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绩效管理:激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潜能的合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现代公共行政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己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出发,介绍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存在的瓶颈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绩效:理论诠释、实践分析与行动策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对国内外实践分析表明,政府绩效活动在中国广泛存在,但缺乏规范体系、系统整合和制度保障。基于理论诠释和实践分析,勾画了中国政府绩效测量的行动策略,即:基于现有的绩效测量和评价实践,改进绩效测量方法;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关系,重新设计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实施政府内部的绩效管理;当条件成熟时,将政府绩效相关活动升格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为政府绩效的持续改进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引入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绩效管理满足了现代行政对管理工具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需要。绩效管理源自私人部门,将其全盘引入公共部门存在着动机、技术、观念和制度障碍。绩效管理对公共部门的价值在于它的责任机制、结果取向和动力机制,相应地,公共部门应加强社会互动,建立分散治理体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它配套制度,以使绩效管理真正能在公共部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预算绩效评价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但在实践层面还是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随着预算制度改革对预算公共价值本质属性的回归,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为"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的跨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梳理国内外绩效预算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预算绩效评价的发展脉络及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探索动态和成果,从预算绩效评价焦点变迁过程中发现,绩效管理过程中价值认知狭隘及公共价值实现路径的模糊是多年来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与预算分离的根本原因。以公共价值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从确定预算绩效价值标准、再造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等方面,探讨预算绩效改革深入推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国际上为了解决政府日益突出的财政赤字、信任危机、管理失控和行政低效等问题,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引入"新公共管理"模式,力求从企业经营管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企业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估尤为各国政府所青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借鉴私营部门绩效评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也存在着差异性和障碍。在借鉴过程中,公共部门不能简单地照搬私营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而要在对两者比较的基础上,探索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借鉴私营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企业界存在的绩效管理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并结合国内外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绩效管理理念做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从私人部门绩效管理的模式和适用条件看,公共部门在引入绩效管理方法确实存在动机、技术、观念、制度等一系列的障碍,而且有些障碍似乎是不可逾越的。但公共部门需要引入的是绩效管理的理念模式而不是技术模式,因此,只要确立正确的引入观,一系列的障碍是可以消解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出发,简单介绍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及评估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介绍相关学者对该研究的对策,最终形成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衡计分卡"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在企业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绩效评估方法.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在西方企业界和政府绩效管理应用的成功经验,结合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及其应用原理,从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出发,探讨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并对平衡计分卡按公共部门的使命逻辑进行修正和改造,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把平衡计分卡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将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成为公共部门的基本管理工具.公共部门的特性使得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和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应用受到限制,公共部门在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评估体系.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价值考量具有合理性,公共性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最根本准则,而合法性、透明性、法治性、责任性和回应性则是评估中需要具体考量的价值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浅谈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将企业的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非常迫切,构建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解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概述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就,分析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比如中国尚未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尚未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单一、评估经常被动实施、评估信息不对称等。提出中国应该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引进先进的评估理念等,以此提高中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
以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为基点的评估类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整个公共管理领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公共项目绩效评估、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有联系又有区别。此外,同样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亦有可比的地方。了解各种评估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与日俱增,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问题,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直接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许多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体系,选取两个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希望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绩效评价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职能部门在绩效评价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青岛市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评价的实践,建议运用平衡记分卡,从受众服务、业绩结果、内部管理、学习成长四个方面构建城市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价起步较晚,部分地方还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不强,成本核算成为提升政府绩效的核心。因此,文章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教育科技、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公共服务六大方面构建基于成本核算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H市政府的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员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学水平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上,对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就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与绩效考核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标体系设计、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支出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财政中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公共工程项目支出在政府财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展公共工程项目支出绩效评估就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我国公共工程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公共工程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的制度、机构、程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勾勒出公共工程项目支出绩效评估内容和通用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论证,最后给出相关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部门管理职能逐渐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过渡,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如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利益冲突及法理与情理冲突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部分公共部门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主要与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价值追求、行政体制自身不足、多元化价值观念的诱导及监督约束机制的不足等成因相关,要解决公共部门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失范难题,需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有效处理伦理制度化和制度伦理化及其相互关系;倡导与践行高薪养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加强公职人员自身伦理信念教育,提出自律要求;建立治理主体多元化参与和程序公开的阳光行政体系,在全方位动态监督与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体系来规范和激励公共部门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