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划分为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三个阶段,以我国31个省份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对策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高校在技术转化中措施研究以及美国政府通过管理创新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途径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从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得到启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过程为切入点,采用在心理学领域应用广泛的凯利方格法,对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进行访谈研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最后就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通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应从创新网络的角度, 有效的统筹规划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各类组织机构, 探讨了其功能分工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 建议通过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利益流来构建高度协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以高校、政府和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三主一辅"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互动的平台,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科技成果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已成为江苏高校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区域创新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现状为政策导向初步建立,转化平台体系趋于完善,转化服务渠道不断拓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分布不均、科技创新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其制约因素主要为重视基础理论而弱化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科技资源不能很好地优化组合等。应从考核体系、激励机制、风险投资、建立中试基地和专业化技术转移队伍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了解到,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当前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进展、对引进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予以肯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意识已基本具备,但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培养既懂管理又熟悉市场的科研人员、健全和完善成果转化方式、积极主动与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员,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BCC模型,对东部江、浙、沪1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算并对非有效单元进行分析,认为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总体上有效,无效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无效所引起,今后需重点关注规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依然很低。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并对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科技传播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农村科技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农民文化素质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文化素质现状以及造成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几个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高校科技管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通过科技管理手段的创新所取得的成效,如制定科研管理配套政策、建立科技评价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等;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中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文化底蕴。高校应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内质,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高校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科研开发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国家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管理者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丰富的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势,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高校内部、市场及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高校内部的角度研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为更好地激励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即创新教育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出成果的前提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和主要形式 ,它既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 ,检验着创新教育的成果 ,又丰富着创新教育的内涵 ,同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科学而完善的长效机制.在考察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基本现状,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从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现状,阐述了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一些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上存在的缺陷,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着手,以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为基点,结合多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中发行量(覆盖面)最大的媒介的现实,借鉴大众传播议程设置理论的成果,对高校校报在育人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文章指出,利用议程设置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校报可以在锻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与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