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发展观是在"文革"结束之初,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背景下形成的,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有所发展,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深化、完善和补充;在邓小平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的前两步战略目标,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辩证发展观与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两者在内容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辩证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源泉 ;邓小平辩证发展观在落实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 ,为实施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兴国过程中对发展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深化,它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四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历史演变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代集体对社会发展的观点有不同的核心内容,具体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革命和战争年代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温饱型社会阶段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基本小康社会阶段以先进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发展观认为发展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富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人民还是发展的最终评判者,因而"以民为本"构成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扬,只有抓住"以民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人类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共同的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但他们的发展观中均内在地包含了这一思想。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包括发展理论与实践在内的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或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观理论缺陷及实践负效应的否定,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自由”发展观等合理内核的吸收和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邓小平发展观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对毛泽东发展观的历史跨越,并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的探索,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而苏南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最好验证.苏南地区实践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不动摇,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不断创造新的速度、新的效益、新的经验.当前,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苏南的实践给人们留下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定位.邓小平小康社会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指标,而是一个综合的指标,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邓小平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点,而是动态、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目前还仅仅是刚进入小康社会,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发展阶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将经历一个不断充实、提高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观,对于现代人才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地抓好人才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实践意义、历史地位等角度,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唯一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展,取决于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一科学态度表现在: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精髓;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将各项改革推向深化。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 ,继承了邓小平发展思想 ,又是与时俱进的新发展观。文章着重围绕要发展、怎样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我国发展中的这些重大问题 ,从 3个方面重温了邓小平发展思想 ,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观点 ,表明这样的理解 :中国要顺利越过人均 GDP从 1 0 0 0美元到 3 0 0 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的这道“坎”,仍要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 ,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搞好五个统筹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邓小平坚持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则,抓住时代这一主题,不断探讨发展的理论,形成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本文从分析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形成入手,探讨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阐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论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三个面向”点明了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四有新人”确定了受教育者自身和谐发展的目标;“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构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相处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和谐教育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和反作用社会存在这一基本原理的再现,是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在理论上提炼的结晶;又是人类理论思维自身历史地逻辑地演绎的必然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叉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文革"之后,邓小平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伟大襟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构建了国家发展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其中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和创新性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其政策显现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之深远、对重塑中国教育事业意义之重大,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