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交叉分析的方法,认为在当前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村正式养老保险制度缺失的条件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应首先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接纳"乡-城"迁移人口和创建以"非缴费型最低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为基本模式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然后在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制度合并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迅猛,按照联合国规定的老龄化国家标准,我国将于本世纪末进入老龄型国家行列。人口的迅速老化,向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步入老年后的养老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将把对老年人口的赡养由家庭推向社会。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从其现状与趋势来看,我国的老年人口保障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逐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积极拓展对老年人口医疗保险的辅助力度、推进老年福利制度发展等等都将是我国完善老年人口保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农民养老的现状,在广大农村积极试办农民养老保险事业,妥善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农民养老的重要性和特点要发展农民养老保险事业,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养老问题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民养老的特点。我国十亿多人口,八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农村60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又在6,000万以上。据有关资料推算,从1987年开始,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将增加360万左右。这样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队伍,他们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对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妥善解决农民养老和医疗问题,具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很不健全,农村老人的养老前景堪忧.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形成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在内的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但是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却被排除在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之外.广大农村人口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的边缘,这显然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从法律上对农民提供物质帮助,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三农问题",而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冲击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农村固有的"家庭养老"出现了危机。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条件限制下无法全面展开。而乡村集体养老缺乏经济来源,实施较为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采取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走向社会养老的途径,应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以闽西A村为例,分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梗阻的原因,如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低、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等,进而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政策宣传以及建立健全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去寻求对策以消解公共政策的梗阻。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探索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从积极发挥社区在农民养老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方法充分挖掘老年农民的自养潜能、通过制度伦理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让中青年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政府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设计以及对养老投入的不同水平,造成我国目前城乡实际养老保障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伴随我国农村人口日趋老龄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计划生育下养儿防老观念的逐步淡化,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就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步骤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对政府统筹城乡养老的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构的价值取向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战略。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强制性和国家责任性,不具有社会保险的本质特征。国家应确立以社会性和公平性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长远目标,建立以国家和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为此,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强化政府责任,重视基金保值增值机制的完善,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应坚持统筹兼顾和因地制宜原则,为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创造社会经济条件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容易产生对可追溯鸡蛋的购买行为。最后,提出增强消费者对可追溯鸡蛋比普通鸡蛋在质量安全上更有保障的认知水平,提升消费者对贴有信息追溯标签鸡蛋的信任程度等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