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熙(1654——1722年),名玄烨,清朝在全国建立统治后的第二个皇帝。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推行法家路线,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位的六十一年间,曾于一六七一年(康熙十年)、一六八二年(康熙二十一年)、一六九八年(康熙三十七年)三次巡行东北。每次出巡,随从的文武官员及侍卫兵丁达数万人,队伍庞大,声威煊赫,为时少则两月,多达五个月。康熙的东巡,同他多次南巡江南、北巡塞上一样,都是为了巩固边疆统治和抗击外来侵略所采取的重大政治性措施。可是,近年来,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了给它的侵略扩张政策制造舆论根据,竞编造大量谎言,无耻地篡改历史。他们除起劲地叫嚷什么中国的黑龙江两岸“历来就是属于俄罗斯的土地”外,还在康熙东巡上大作文章,胡说康熙东巡是“继续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加强军事行动,企图用一切手段从这地区排除俄国人,将它并入自己的版图”,是搞什么“侦察军情”,“准备军事远征”等等。事实是驳斥谎言的有力武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文献记  相似文献   

2.
清朝康熙(1654—1722)皇帝在执政期间,曾称赞秦始皇“兼六国,罢封建,置郡县,是一统之盛”,①抨击汉初的分封制:“武帝分锡茅土,鲜克有终,于此可见封建之不可复行矣”。②由于他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因而面对南方“三藩”割据数省、北疆噶尔丹图谋自立、海上郑氏后代继占台湾等各霸一方的局面,康熙不仅重视武备,并且多次大兴师旅。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了“三藩”叛乱,接着乘军威震叠进取台湾,二十二年(1683年)7月,台湾郑克爽出降。此后,康熙为了对付准噶尔部上层分子噶尔丹的策划自立,于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五年(1696年)和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率师亲征。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窜扰西藏进行叛乱,  相似文献   

3.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s4—1722,年号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也是一位诗人。他精通汉文,并且谙熟汉诗韵律。他一生留下了一千一百余首汉文诗篇,大部分诗作比较真实地抒发了他的政治情怀,反映出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作为,其内容斐然可观。  相似文献   

4.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昭和四十八年版)第322页中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上)(昭和五十四年版)第1029页与第1423页,均把《御制圆明园诗二卷》的撰者著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撰,清鄂尔泰等注。根据该书的内容和有关人物的生卒年:清世祖(顺治)(1638—1661)、清圣祖(康熙)(1654—1722)、清世宗(雍正)(1678—1735)、清高宗(乾隆)(1711—1799)、清鄂尔泰(1677—1745)以及  相似文献   

5.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于1758年首版《经济表》后十八年,1776年亚当·斯密(1723—1790年)推出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两部著作分别把法国重农主义思想体系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对重农学派的许多主张,斯密心慕手追,《国富论》对魁奈学说轨迹的跟随斑斑可寻。但是,对于和他们属于同一时期的满清帝国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乾隆  相似文献   

6.
李麟汉文摩崖位于拉萨布达拉宫所在红山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1720-1722年)入藏驱逐准噶尔部的清军将领李麟所刻。本文依据清乾隆初年成书的《西藏志考》所录碑(摩崖)文,结合仵军魁、邓锐龄二位先生的识读与考证,对此摩崖内容及时间等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地位不高的李麟当时为何能立碑刻铭,并指出了此摩崖的资料价值,尤其指出"西藏"一词作为特定地域名,康熙末年已在入藏清军中大量使用,在康熙《平定西藏碑文》前已见于碑刻,之后逐渐流行并固定化。  相似文献   

7.
最近,铁岭县催阵堡公社在开展群众性文物普查活动中,从小屯大队社员李士林家发现一部重要祖传谱书——《李氏谱系》。《李氏谱系》由李氏家族第十世裔孙李树德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重修,距今已有26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康熙(1654-1722年),名玄烨,姓爱新觉罗,满族.他在位六十一年,虽然没有留下哲学专著,但在一些著述中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本文试作分析. 一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自然观上,凡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者,属于唯物主义营垒;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营垒.只有根据这个标准,而不是依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才能求得比较准确的认识.为此,我们说明康熙自然观,必须注意分析康熙  相似文献   

9.
论雍正理财     
雍正帝(1673—1735年)是清朝前期一位强有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1723—1735年),取消议政处,打击旧贵族,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他还是一位有抱负、有  相似文献   

10.
康熙慧眼识宝地清康熙皇帝当年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康熙在位时只建了一半的工程,以后又历经雍正、乾隆两个时代,耗时约90年才建成。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立体画卷。  相似文献   

11.
对于明末清初80余年战乱之后巴蜀(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土著孑遗数量学者们多有研究,人口数在50-80万之间是迄今为止该项研究的基本看法。本文依据《云阳县志》、《宣汉县志》、《简阳县志》、《合川县志》“族姓”资料作个案研究,推算出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巴蜀土著孑遗与移民分别占当时巴蜀总人口的58%和42%。但是,对巴蜀土著居民与移民数量的估计仍然绕不开其他研究者所依据的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雍正元年)巴蜀户口数。  相似文献   

12.
一位名叫白晋(Joachim BOuvet)的法国传教士在1688年来到中国,他和他的一群都有着中国名字的同事"张诚"、"洪若翰"、"刘应",给中国皇帝康熙带来了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国礼,那是30箱装着浑天器等含有先进科学信息的礼品。白晋和张诚入中国皇宫不久就学  相似文献   

13.
清朝皇帝康熙于康熙六年(1677年)宣布亲政时,经济凋敝、民生困苦。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的“久安长治”,康熙吸取了明末“劳民伤财,紊乱旧章,虚耗元气,上下讧嚣,民生日蹙”的教训,围绕“休养生息”釆取了一系列政策。排除干扰、破坏,顺利推行这些政策,迫使康熙提出和运用法治,以肃官方,以端风俗,以惩贪邪,以  相似文献   

14.
康熙皇帝     
1661年正月,清朝顺治皇帝去世,第三子玄烨即位,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改明年为康熙元年.玄烨1667年七月亲政,1722年七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他正处在满族刚刚进入封建社会、行将统治全国各族人民的新局面;汉族则当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正在成长,处于原始积累时期.总之,本族、本国、世界都处在急遽的变革过程中,康熙皇帝在这种时代潮流里,究竟起过什么作用,乃是清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政治制度 1644年清军进关以来,全国处于战争状态中.清  相似文献   

15.
吴兆骞(1631——1684年)字汉槎,清初吴江(今属江苏)地方有名的诗人,青年时代参加过当地文人组织的“慎交社”。当清朝建立起中央政权后,他参加了顺治丁酉(1657年)科南闱会试,中选为举人。后“为仇家所中”(《秋笳集》,以下凡引自该书的诗文,不再注明出处。)被控告为科场舞弊,于一六五八年流放宁古塔,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推行法家路线的康熙(玄烨)皇帝看过吴兆骞的《长白山赋》,很赏识他的文才。  相似文献   

16.
论乾隆治政     
一、乾隆治政的成就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君主。他在位六十年,又当太上皇三年多,享寿八十九岁,是我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久、享年最高的皇帝。在他君临天下的六十多年中,我国在政治上,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斗争,平定了国内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建成了一个拥有自外兴安岭至南沙群岛,自葱岭、巴尔喀什湖至库页岛和台湾的广阔疆域的强盛的封建大帝国;在经济上,继续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增长,封建经济发展到我  相似文献   

17.
清朝康熙(玄烨)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统治天下达六十一年,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在经济、在对外开放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目前,史学界对康熙皇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已有许多论述,其中有些文章或论著中也提到过康熙的开海政策,然而都没有作深入的阐述。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地评价康熙这一历史人物,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64年7月,曾国藩指挥湘军、淮军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当地主、官僚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时,捻军却驰骋黄淮流域,横扫千军如卷席,1865年5月,全歼清政府“剿捻”统帅僧格林沁所部清军。清政府立即任命内战老手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剿捻”。6月,曾国藩率军北上“剿捻”,制定了凶狠、恶毒的战略战术,然而,英勇善战的捻军,照样把曾国藩打得损兵折将,一败再败。曾国藩终于在捻军的打击昌,内部矛盾的煎熬下,承认自己“剿捻”的失败。一、捻军的兴起与取得全歼僧格林沁军的辉煌胜利捻党起源于山东,出现于康熙(1662—1722)年间,起初是一种游民组织,后来,从山东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君主。在位六十一年。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业绩昭著。本文仅就其治河进行评论。 黄、淮、运水患与政治军事危局 列宁教导我们:“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列宁全集》第20卷401页)公元一六六一年顺治皇帝病逝。第二年年仅八岁的康熙即帝位。当他一登上政治舞台便陷入极端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孔尚任 (1648—1718)字聘之,一字季重,又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今山东省曲阜县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正生活在顺治、康熙执政的年代,这正是对知识分子施行文字狱,横加迫害的时代.一六六三年,孔尚任十五岁左右,发生了庄廷(钅龙)刻明史的骇人听闻的文字狱.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记载:“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维护满州皇帝和贵族在全国的优越的统治地位,清统治者对于统治集团内部任何反满思想和活动,都要采取严格的镇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前后见于记载的约有七、八十起.康熙二年(1663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钅龙)刊刻了朱国祯编写的明史,又请人增添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事,其中多有指斥满洲的反句、被人告发,清朝政府把已死的庄廷(钅龙)开棺戳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杀七十二人,充军边方的也有几百人”.(第三册288页)一七(?)年,孔尚任六十三岁左右.发生了戴名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