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敦煌《新修本草》共包括6个残卷,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杏雨书屋、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及英国大英图书馆等。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2242与日本藏羽40残卷可拼缀,大英图书馆藏S.4534与S.9434可拼缀,实为4个残卷。数量虽少,而价值极大。尤其是P.3714卷十残卷,以朱墨杂书的形式写成,是目前最接近《新修本草》原貌的残卷,为后人辑佚该书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依据。既往研究中已取得丰硕成果,集中于文本整理等方面,但对于敦煌残卷与其他《新修本草》写本残卷的比较,以及敦煌残卷辑佚价值的挖掘等方面尚嫌不足,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上、中、下)三册有43件写本附有题跋129则,其中王树枏先生的题跋已有研究成果,还剩赵惟熙、张培恺、成本璞、白坚、孔宪庭等人的题跋有待释录。本文对王树楠先生题跋之外的10件写本共17则题跋进行全文释录,并对朱玉麒释录部分进行核对与订正,以期完成《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三册题跋的全部考释,为中村不折藏禹域墨书的研究者提供比较准确的校录文本。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与书籍传播紧密相关联.福建一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刻书中心,一千多年来,闽刻文献在推动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历史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美国所藏闽刻文献繁富,尤以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图书馆等为多.为了进一步推动对闽刻文献的研究,建议编撰《海内外所藏闽刻善本书志》,对海内外闽刻文献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著录和复制书影;建议在福州南后街三坊七巷设立闽刻图书博物馆;并在充分研究海内外闽刻的基础上,全面评估福建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法句譬喻经》写卷与现存大藏经相比,存在相当丰富的异文材料。文章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四则异文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份残卷的异文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为海外西夏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全国共有5所大学和1座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西夏文献藏品,龙谷大学则是其中之一。龙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大宫图书馆收藏有4页手写体的西夏文残片。其中3页为西夏文行书,其内容尚未解明,被定名为“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另外1页为西夏文草书,内容被确认为《六祖坛经》。日本西夏学家西田龙雄博士对龙谷大学所藏西夏文书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和译注。“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的内容被认定与佛教相关。《六祖坛经》则被推定为西夏时期最早的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敦煌医学卷P.3596,系法人伯希和氏(Pelliot)盗购的敦煌文献之一种,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以伯希和之名编号为P.3596。该卷为一篇古代医方杂抄,原卷存240多行,200余方。马继兴先生在《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等整理本中将其拟名为《不知名医方第九种残卷》。由于原卷抄录文字行草不一,正俗兼行,且有不少讹误字,因而原卷校录中较易发生释读差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几种敦煌医药文献研究专著中,在该卷子的文本释读方面存留的错误较多。为了更准确地传承敦煌医学资料,现专门就该卷子中的文字释读问题展开讨论,根据语言文字基本理论并参以相关文献加以考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读者和图书馆两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内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又从校图书馆在校内文献信息网络中的作用、文献入藏原则、对本校出版物等的收集、网络的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校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五凉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全国二十几个文博与学术单位整理编辑的大型系列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已开始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与敦煌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编委会主任陈育宁教授,总主编史金波研究员与陈育宁教授。全书共分北京、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新疆、台湾及金石等8编17卷,分装20巨册,现已出版北京编,2006年6月前全部出齐。北京编量最大,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藏卷;宁夏编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与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等信息行业走资源共建、共享与开发的道路应转变观念 ,整体规划下 ,联合共建 ,优势互补 ;加强文献资源入藏的协调发展 ;利用现代技术 ,共同开发文献资源 ;加速回溯建库 ;加强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六祖坛经》校读拾零张子开关键词:敦煌写本六祖坛经敦煌发现的《六祖坛经》五个写本,可以分为四个系统,即:斯5475号;敦煌市博物馆藏077号;北京图书馆藏8024v号残卷,西夏语译本(包括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天理图...  相似文献   

11.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俗化为"七七斋"在民间流行。王梵志诗还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佛教地狱观念与儒家孝道文化在民间的初步融合,表明佛教地狱思想已开始中土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2.
敦煌契约中的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中的世俗文献不仅是研究 9、10世纪敦煌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宝贵资料 ,也是研究汉语语言文字历史的宝贵资料。从语言上看 ,敦煌世俗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9、10世纪敦煌地区口语的面貌。比如敦煌世俗文献中的契约文书在量词的使用方面 ,就体现出其不同于唐代诗文小说的特点 ,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口语语法特点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龙龛手镜》搜集了大量写本佛典中的异体字,唐讳字形也在其列。从避讳学与文字学交叉的角度来看,这些字形的分布特点既与唐代避讳的规避对象、祖庙推崇、起伏概貌等情况基本契合,较好地保存了唐代避讳制度施加于写本文献的影响痕迹,也反映出唐讳字形的真实变化情况。不过,囿于编纂初衷与文献性质,《龙龛手镜》在处理所收唐讳字形时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唐讳字形的收录考证也有待商榷。这些情况透露出《龙龛手镜》在避讳制度的认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以致影响了正字标准的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史上,署名并非从一开始即存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探讨古典文献署名的源起、体式及特征等必须以原始文献为基础。汉魏之际,在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之下,经史子集四部逐渐出现了独立署名,以姓氏或姓名署,并在魏晋以后渐成常例。到隋唐时期,四部典籍和各类文体的署名方式基本确立,但又各有分野,其中以诗歌最为复杂多样,有自署,有他署,有以姓名署、以字署、以官衔署。“某官某”逐渐成为文献署名的一般体式。就书写方式而言,写本诗歌的署名与印刷文本相比更为复杂、随意、多样。我国古典文献独立署名的出现和体式的确立与我国学术发展和文体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每种署名方式背后都是一部学术史和文化史。  相似文献   

15.
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界寺是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管辖的十七寺之一,位于今敦煌莫高窟第16窟前面,即敦煌莫高窟下寺。公元900年前后,甘州回鹘攻打敦煌,三界寺及其藏经被焚,905年张善才主持修建了三界寺。五代时期,张道真在担任三界寺观音院主、法律、僧政、僧录期间,收集各寺古坏经文加以修补,重建了三界寺藏经。三界寺藏经来源有抄经、供养经、修补古坏经文,敦煌藏经中存在的经卷大量重复就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营田是唐宋时期极为盛行的一种土地制度 ,它起源于南北朝边境地区的军事耕营 ,并在唐代均田制破坏的基础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渐而变成以民营为主。本文利用敦煌文书 ,结合传统史籍 ,对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营田制度的实行史实与营田使官职进行了梳理与考证。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敦煌早在武则天时已实行民事营田 ,较内地为早。二是蕃占时期出现寺院营田 ,为其他地区所无。三是归义军时期曾大规模实行营田 ,仅瓜沙中心地区是民事营田 ,河西其他诸州为军事营田。四是敦煌地区实行了一套完整的营田使官职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斋法清净经》《法王经》《十王经》是隋唐五代宋初时较为流行的三种疑伪经,通过考察这三部疑伪经在敦煌文献中的现存面貌,厘清其所存卷号以及完整或残缺的情况,并从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将这三经中的32号残卷(片)缀合为10组。通过缀合,这些原本分裂的残卷得以重聚一处;借助缀接后的写本所显示的较为完整的信息,不仅可以为这些残卷(片)进行准确的定名,还可以对其形制、内容与性质做出更为客观、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莫高窟遗书的发现,开启了以变文为中心的敦煌佛教通俗文学研究热潮,并直接影响到文学界将其他佛教文学现象也纳入研究视野,王国维、郑振铎、胡适、周绍良等皆为代表。80年代以后,受海外启示,国内史学、哲学、宗教学等领域特别是文学界的隋唐五代佛教文学研究方兴未艾,成就辉煌,在项楚、孙昌武、陈允吉等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大批中青年学者相继涌现。有关研究的跨学科性非常鲜明,研究角度更趋丰富,研究成果日渐精确,规范性和创新性都不断加强。目前,亟须系统总结和学习上述成果;而以后的研究,当更深挖文学现象的佛教根源,具备大文化视野,且关注佛教界本身的文学现象,从而重写隋唐五代佛教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由印度当代著名学者金德尔和夏尔玛合著的《敦煌佛教绘画》,是世界敦煌学研究史上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里程碑。它标志着学术界期望已久的印度藏敦煌绘画文献正式刊布问世,世界敦煌学研究大家庭中有了印度面孔,敦煌学研究将进入一个中印合作、多国合作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而《敦煌佛教绘画》的刊布,为中印合作和多国合作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考查唐代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认为六朝兼擅经学与文学的陆氏,唐代前期以经学为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玄宗朝开始渐重文学,中唐以后在继续保有经学优势的基础上,文学修养大为提高,对仕进意义重大。陆氏家族文化结构的转变伴随着内容与风格的转变,经学从章句、记诵之学转为义理之学,文学则更重现实功利性。文化结构的转变与家族政治地位相关,而内容与风格的转变与家族文化的功能转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