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为了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健康自评(SRH)角度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学特征、收入差异和健康服务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健康自评状况,具备男性、汉族、低龄、高学历、高收入和健康素养等特征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较好;收入水平对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倾向于变好;健康服务越规范,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越乐观;自评健康并不一定完全等于健康,中老年流动人口存在较高健康风险。为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质,应加强女性、少数民族和高龄老年人健康筛查;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健康档案建立和推行定期体检制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2009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截面数据以及2002—2008/2009年纵向数据,应用有序Logit模型以及固定效果模型方法,分析中国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等因素与其自评健康显著相关,截面数据定序Logit模型和纵向数据固定效果模型均通过统计学显著性检验,而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对自评健康的有益影响在两个模型中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灵活就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就业形式之一,也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为分析这一就业模式对健康的影响,以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程度等对健康有重要影响。自我经营者与从事领薪工作的人自评健康状况均低于不领工资的家庭帮工,其比数比分别为0.674与0.649;长期工与合同工的自评健康状况好于无合同人员,其比数比分别为1.925与1.482;超时工作者的自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超时劳动者,其健康风险是后者的1.8倍。基于此提出,为保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政府应采取措施,通过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加强劳动市场监管、改善劳动保护措施,以消除灵活就业所造成的不良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应用Ordinal 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感性支持方面,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存在积极影响;在实质性支持方面,社会保障收入高低、看病是否方便和医疗保障状况也都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存在影响。作为控制变量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和客观健康指标也影响到城市老年人的健康自评。  相似文献   

5.
随着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嬗变,中国进入了长寿时代。目前,健康长寿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议题,并且学界开始关注长寿时代高龄老人的健康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进一步增进老年人生活福祉,利用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从队列的视角出发,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自评健康(SRH)、认知能力(MMSE)、精神健康(MH)、虚弱指数(FI)六项指标来探究同一队列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随时间的变动趋势(91~106岁的变化趋势),并比较90岁以上高龄老人与百岁老人之间的健康状况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高龄老人和百岁老人群体中女性老人的比重大于男性,但男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总体上要好于女性老年人,在90岁高龄老人到百岁老人的健康变化发展中,"选择性生存"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不同迁移行为农民工的健康差异,从迁移方式和迁移时间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分析框架,利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检验了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健康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的迁移行为存在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回归结果显示迁移时间长的农民工自评健康更差,而情感社会支持健康效应并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自评健康。本研究为实施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年"陕西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农村老年女性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并且过去2年中做过检查的很少。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老年女性生殖健康检查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区因素中仅是否设有妇幼保健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动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群体在就诊机构选择上具有特殊性。我们通过对南京市502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资料,采取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农民工对就诊机构的选择情况及影响因素,发现农民工群体患病后首选医疗机构是社区或乡镇卫生院,有将近50%农民工前往县级或以上医院就诊。农民工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健康状况。政府应当从健康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医疗保险覆盖等多方面协力确保农民工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将农民工健康问题纳入弱势群体概念模型分析框架,依据13个省份的545个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资源可用性、相关风险和农民工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可用性与农民工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活状况、基本医疗和生存压力等相关风险显著影响了农民工健康。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重点关注农村子女流动对农村空巢老人自评健康和慢性病状况的影响机制,比较经济支持和就近居住两种代际支持方式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农村子女流向城市会显著恶化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并增加老人的慢性病患病概率。在对子女代际支持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经济支持效应可以改善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但对改善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微乎其微,忽视效应不利于空巢老人自评健康,但可以缓解部分慢性病的患病状况。以子女流动距离为门槛探究何种流动距离对空巢老人自评健康最有利,结果表明,当流动子女与空巢老人同县/区但不同村/社区时,空巢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最佳。上述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照料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区矫正青少年在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显著弱于同龄常态青少年群体;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社会支持利用度是直接影响社区矫正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它还是客观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影响精神健康状况的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若干完善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体系及提升其精神健康状况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系统考察了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自有住房流动人口介于城镇居民和传统流动人口之间,是一个更年长、文化程度更高、子女更少的群体。他们多短距离流动并从事有稳定雇佣劳动关系的工作或无业在家,有强烈的长期居留意愿,医疗保障和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同时,与无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相比,其自评不健康、患慢性病以及患急性伤病的比例均更高。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流动原因、就业状态、居留意愿和家庭收入水平显著影响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应该针对性减少流动人口居住隔离,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就业环境和劳动条件,以促进流动人口发展,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类型和社会资本视角入手,基于陕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欠发达地区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非农生产者相比,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社会资本对中老年健康影响显著;年龄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呈“U型”,拐点在56岁;家庭收入对健康有正效应,而医疗支出的效应为负;参加新农合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说明其参合行为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由此,建议关注农业生产者的身体健康,积极应对职业分化对农村人口健康管理的挑战,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以增强中老年家庭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并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以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移民群体的健康问题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还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证研究发现:1)影响知识型移民自评健康的社会因素与本地居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客观社会经济状况与主观人际信任等社会因素均发挥作用。2)相比知识型移民,务工型移民身体自评健康更大程度上受政府信任等主观社会因素影响。提升政府信任可以有效地促进务工型移民的自评健康。据此,关注影响移民群体主观社会因素,对于降低知识型移民与务工型移民的健康风险,消除健康差异、巩固社会稳定、提高社会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从城乡和东中西这两个区域角度对我国老年人的分布状况、健康现状及养老来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发现:在老年人口分布方面,呈现“东多中西较少”、农村比城镇多、城乡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地区高龄老人增长更快等现象.在老年人口健康方面,东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农村,农村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城镇.在老年人口生活来源方面,家庭供养仍然是我国老年人最重要的养老生活来源,东部老年人生活来源优于中西部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养老,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是高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更是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最主要生活来源.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公共健康保障和收入相对剥夺双重视角考察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共健康保障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具有显著性影响,参加医保、接受公共健康教育改善了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自评健康状况且降低了患慢性病风险,但就近医疗服务机构距离越远,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则越差。收入相对剥夺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即横向收入相对剥夺和纵向收入相对剥夺程度越严重,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水平越低。分群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流动距离下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政府应从完善公共健康保障政策、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缓解收入相对剥夺等多个方面提升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苏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健康对农村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健康状况变化对家庭劳动时间分配具有显著影响,不仅劳动力自身健康状况对非农劳动供给产生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非农劳动供给。农户自身认定健康情况越好,选择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越大,非农劳动参与天数也会越多。家庭不健康劳动力越多,已参与非农劳动的劳动参与时间会减少。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改善家庭护理水平和农村健康状况有利于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厦门市流动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流入时间等因素对流动妇女的生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对流动妇女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对流动妇女的心理健康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使用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首先探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集中指数法测度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状况,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探究不同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指数达到了7.941%,我国老年群体存在显著的亲高收入人群的健康不平等;(2)收入、教育水平、性别、城乡户口、东部地区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方向不同;(3)代际经济支持、年龄、最近就诊状况、过去一年住院状况、中部地区、慢性病数量、医保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相对较小。因此,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城乡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保障水平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实现健康公平的几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健康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我国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目标的实施状况。借鉴上海市静安区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学习美国健康目标,联合国千年峰会和WHO健康城市的目标与指标。对我国小康社会健康目标从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卫生服务和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