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中国连锁零售业虽然销售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外连锁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等问题。合理扩大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既是完善自身发展、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外资企业冲击的迫切需要。在分析中国连锁零售业现状和并购效应以及评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是获取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连锁零售业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连锁零售业虽然销售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外连锁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等问题。合理扩大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既是完善自身发展、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外资企业冲击的迫切需要。在分析中国连锁零售业现状和并购效应以及评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是获取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连锁零售业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杰 《金陵瞭望》2009,(5):30-31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整体连锁业态的销售额和店铺平均增幅为21%和17%.家电连锁在这两方面增幅为34%和28%.在连锁行业中增幅最高.而且从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这种高速的增长态势。目前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简称家电零售商)在国内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30%.零售业的前20强里面已经有25%的企业是家电连锁:  相似文献   

4.
首都零售业发展迅速、大型零售企业聚集、行业耗能巨大。对首都零售业"低碳"问题进行研究,符合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更是首都零售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需要。研究发现,环保观念淡薄、制度建设缺失、资金不足是制约首都零售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零售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参与,齐抓共管、多方推进,方能有效促进首都零售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连锁零售业迅猛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北京作为全国连锁零售业发展领先的城市,比较全面掌握当前连锁零售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十分必要。基于此,以行业主管、连锁零售企业和高职毕业生为调研和访谈对象,开展了针对北京市连锁零售业的人才现状需求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连锁零售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企业会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布局。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对核心职业能力有不同要求。课程培训体系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工作岗位的要求,但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流通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近几年,零售业进入了一个扩张期,其成因有来自经济整体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零售业行业自身特点及零售市场开放度加大所致。理性分析我国目前的零售市场,已呈现过度化倾向,突出体现在大型零售企业的过热发展,由此已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欲谋求零售业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其思路主要包括:调整零售商业结构,实现零售商业重组;走特色经营之路;提高零售业组织化程度;向相关市场进行低风险扩张;进行商业功能的深层开发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这种转变给零售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民富"原则将进一步提升这些变化的速度.把握变化的市场元素,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重新制定新的经营战略与目标,是零售企业保持其在产业链终端地位话语权的不二选择.在对比2006年和2009年的零售业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来,中国零售业在销售额、就业人数、毛利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指标仍然过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区发展及收入结构的不均衡是制约我国零售市场购买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研究从理念的成熟、购买力的支付多样化、经营业态的完善、连锁经营成为零售业扩张的主要手段、购买行为的理性程度提高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当今中国零售市场逐步迈入理性和成熟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相应的结论.因此,未来几年,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应该从以往的"圈地"、"圈人"的增长方式向"合作协调"、"专业差异"的发展方式转变,并以此来调整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零售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中外零售企业在大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不少本土零售企业将战略扩张的重点放到了乡镇农村市场.本文阐述了中国零售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所应采取的策略,认为大型零售企业应担当开拓农村市场的重任,采用直营与加盟连锁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立足于农村市场,长期坚持下去,开展适合农村市场的特色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挑战与对策     
挑战与对策黄桂芝零售业是市场领域中高度敏感的行业。适者生存规律对零售业有着重要意义。零售企业只有保持对外界高度的适应性和应变性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当前,我国零售市场正值大变革时期,零售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市场开放与竞争,零售企业正面临着市场...  相似文献   

10.
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知名的零售业例沃尔玛、家乐福等以连锁的方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而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巨大障碍.本文从连锁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着手总结、分析了沃尔玛在连锁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及对我国连锁企业的启示,以期全面提升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尽管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势不高。在攀升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生产性服务业落后、价值链整合力量不足、国际贸易制度规则重构、价值链“链主”势力阻扰等挑战。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不仅与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更有利于解决攀升全球价值链面临的问题。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开放式“共享平台”、发挥“桥头堡”作用等角度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加快我国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代易货贸易5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者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多边贸易、电子商务科技、大量库存、现代经营理念、经济波动、买方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不平衡、规避金融风险等;论述了其优势,如现代易货币、点对点的交易、多种易货对象、灵活的交易方式;加快我国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顺畅运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工贸易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又是驱动加工贸易升级的根本途径。在理论上,延承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逻辑,利用代数与几何方法模型化研究了技术动态演进影响产品内国际工序分工地位的内在机制。在实证上,根据中国PCT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不同类型在技术突破性和知识原创力方面的差别,量化识别了技术创新的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不同层次,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三层次异质创新对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差异影响。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结果一致表明:(1)低端创新不能促进中国加工贸易升级;(2)中端创新和高端创新均可驱动中国加工贸易升级;(3)高端创新对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中端创新的。在实践上,从推进高端前沿创新以驱动国家创新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角度,提出了使中国由全球价值链分工上的外围区段进入中心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零售业发展史上,百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曾经的零售主导业态到与各新兴零售业态竞争并存,百货业一直是零售发展的主力军,而今,百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改,面临着跨国零售巨头与新兴业态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郁,中国内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和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中国加工贸易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和低生产率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随着外部贸易环境、国内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加工贸易的若干特征和“低端锁定”问题,引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经营决策、出口行为以及企业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影响,并围绕以生产过程、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为主的产业内升级和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特征的产业间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路径。研究认为,着重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本土企业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现实背景,实现东西双向开放,塑造以我为主的包容性的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等,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零售商业组织形式调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在近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入世后外国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上海零售企业必须正确调整其组织形式,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休闲服务商业、社区商业中心和连锁商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演变,流通产业链条的主导权逐步实现了向零售业的转移。流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把流通产业链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伴随着信息和金融等技术的发展,非面对面的市场交易行为逐渐盛行起来,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流通创新。我国在现代流通产业形态上并不落后,但在产业效率上存在一定问题。流通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应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在产业政策上作出长远的规划,以保障流通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效率、产业特征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投入的日益增加,创新产出却并未同比增长,创新效率差异不断扩大。产业成为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传导环节,各地区已有的产业类型和产业发展基础则成为影响特定区域创新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检验证明,我国除东部地区外,在中部和西部,创新尚未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创新产出增长速度远低于创新投入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创新投入越多,创新产出反而越少。在东部地区,创新投入之所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受益于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转化的显著贡献,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以及该地区多样化的产业类型带来的技术溢出和传递;与此同时,该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企业规模大小并未对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