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度持续增大,就业压力与之俱增,人力资本之外的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针对这一现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论述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合理性,提出了规避社会资本消极影响的措施:高校发挥资源优势,积累社会资本;家庭发挥能动性,提升社会资本维度;大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拓展社会资本、转变社会风气,减少社会资本消极作用;学校将就业社会资本与学生素质挂钩;家庭将拓展社会资本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学生转变观念,不把社会资本作为就业的"救命稻草"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社会上逐渐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就业地区、就业方向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与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地区选择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用t检验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歧视与过度偏好高学历;运用方差分析说明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率,以及到不同性质单位就业,存在明显差异;解释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因素背后的社会、经济与观念等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的就业形势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讨论了要以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成才教育与就业观念的针对性,全方位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从自身素质、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就业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工作还有待提高;社会群体对体育专业学生仍存有一些偏见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就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转型中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受经济和地域因素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就业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角度探讨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SERVQUAL模型进行高校就业工作学生评价的实证研究,构建学生感知的高校就业服务质量学生评价量表,探讨学生感知就业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便于高校测量学生期望与感知就业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查找就业服务问题与不足。高校可采取"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就业服务设计、树立全过程的就业服务质量意识、就业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就业服务质量定期评价与持续改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服务队伍"等措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造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从社会角度,有用人单位向高校传导需求信号的能力欠缺和实习岗位欠缺问题;从学校角度,有高校自身的定位问题、专业培养问题、教师问题和教学指导问题;从学生个人角度,有职业目标不明确、基本工作素质缺乏、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几方面问题。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能力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协同努力,才能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高职理论研究中的几个界限问题,如高职教育与就业教育、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高职教育与职工培训等。这些界线不划清楚,将会影响到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就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适应市场需要.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很好地明确学业与就业的关系,了解就业对学业的要求和标准,针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如焦虑、自卑、依赖等心理,提出了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0.
徐公伟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21-124
通过对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指出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正确的就业目标和职业导向、实践技能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就业内动力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适时调整、修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展多证书认证工作,实现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精心设计团学活动,寻求团学工作与就业工作的结合点,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优化师资配置,打造"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和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习实训、产学研动态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措施,分类指导,实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大学生新农村就业方式多样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观念、体制、待遇、财政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大学生新农村就业的制约因素,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大学生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重对多样化就业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鼓励创业性就业、吸引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形式联合共建等五种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则是改善农民工生活与发展环境最核心的内容。基于湖北省6县调研资料,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工作机会、所属服务行业性质、行业技术水平、资金扶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有重要影响,而其就业能力则受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工作耐受力、政策认知程度和信息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从提高学历、提升技能、增强耐受力、提高政策关注度和拓宽信息渠道等5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比较发现,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就业指导政策、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分析这些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西方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加大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政府、高校与地方联手、服务型与发展型并重的就业指导新模式,更新就业指导观念、改善就业服务等举措。  相似文献   

14.
借助网络评论文本,从地域和经营管理模式2个方面,对泉州、厦门地区30家高星级饭店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证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地高星级饭店服务质量中存在着总体服务质量缺陷明显、地域服务质量差距显著和饭店业市场集团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关注关键质量点、改善宾客入住环境、缩小地域差异、提升宾客满意度、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实行集团化经营等方面,提升饭店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众社会服务满意度是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数。基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变动与社会服务体系状况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居民的社会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显示:(1)接近六成的被访者对所居住社区的社会服务持满意态度,但存在地区差异;(2)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供需失衡情况严重,在全部10项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中,存在供需位序失衡的项目多达8项;(3)居住空间层次和城市社会融入等因素对居民的社区社会服务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服务供需沟通渠道和建构社会服务分级供给体系等手段,助力解决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对福建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的结果,分析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即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权责不对称和市场化水平低以及地区差异大,并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供给主体体系、供给空间顺序和筹资渠道以及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创新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方式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政务大厅在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部门协调难、窗口忙闲不均等诸多问题。量化政务大厅的服务效能,有效识别影响服务效能的关键因素,对于更快更好发挥大厅在"放管服"改革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献回顾与理论推演相结合提炼出大厅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以及效能影响因素指标,基于普查数据量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服务效能,构建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大厅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分别从总体和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模式、生产要素、服务内容均会对大厅服务效能产生影响,且各区域大厅的具体影响因素和因素的影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应因地制宜开展大厅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大厅建设标准制定;落实审批事项全面进驻大厅,丰富大厅服务种类,优化服务结构。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对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必要,但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定位偏差,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内部化”、购买程序“随意化”、购买标准“模糊化”和购买监管“缺失化”等几个方面。政府购买就业服务行为亟待优化,提倡从构建多元供给格局、明确多方责任关系、完善购买服务流程和引入多方评估机制等多角度来选择优化路径。政府购买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为何购买、向谁购买、购买什么以及如何购买等方面,以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工就业矛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市工业化的需求,使农民向城市移动无可避免.由于历史沉淀下来的城乡隔离政策、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农民工本身素质、就业规划性与方向性差等原因,导致中国农民工低端就业、不稳定就业、自我及后代无保障就业、两栖就业等,以及雇主的低成本雇佣、一些地方政府不断享受人口红利等就业矛盾尤其突出,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资源配置失当、流动性加大、社会稳定等),农民工就业矛盾表现在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只有在相应的层次发挥政府、企业、农民工组织、农民工个体及NGO等的作用,通过政策调整、目标调整、行为调整等来消除、缓解农民工就业矛盾,统筹城乡,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全力培养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是由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层次类型、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路径:以建立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为平台,加大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为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知识应用能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全面提高教师从事应用型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