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离形得似”与“以形写神”(上篇)相对应,构成了中国艺术形神论中的有神论一派。对此,较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的是庄子,到唐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与充实。“离形得似”的审美内涵有三:一是反对把形似作为神似的基础,不认为形似与神似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是主张由内而外,以神写形,追求“不似似之”的变形效果。二是在艺术形象创造上强调以“真”为核心,侧重于主体内在精神的对象化。这在今天仍有其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说《隐身衣》代表着格非小说创作风格的重大转变,"现代日常生活"成为其尤为重要的表现题材。通过对两类"隐身者"在日常生活中处世特征的抒写,格非在小说中建构出了一种独有的隐身哲学。这种隐身哲学嫁接于日常生活的"面向"与"真相"之间,"面向"是模糊的,具有外在的多义性;"真相"则是客观的,在轻浮与虚弱的年代,它充满着力度。如何拨开"面向"的层层面纱,进而发现并重新认知日常生活的"真相",是这篇小说带给读者的有益启思。  相似文献   

3.
宋代山水是我国山水画法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里程碑,宋代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把形和神作为评判画面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宋代的优秀山水画作品都可以被称为神品。这些作品中无论什么题材,构图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传神。从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到南北朝范镇提出"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都强调了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形和神是辩证关系,形是神的器具,是手段,而传神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艺术创作中,之所以不满足其"形似"而强调于"神似",主要是因为"神似"的作品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物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塑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大英帝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是在海外殖民扩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室内历险小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深的帝国烙印。帝国主义所推崇的阳刚话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女性作家,进而改变了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通过分析弗朗西斯·伯奈特不同时期的两部经典室内历险小说作品———《小公主》和《秘密花园》,可以看到20世纪初帝国文化对女性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5.
形与神是每个中国画家十分关注的极为重要的两个问题,因此古人提出"以形写神"理论,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最终确立了"形神说"的学术位置。不求形似是与追求神似相对而言的,怎样用形来传神,并且神可以从形当中解放出来、改造、甚至变形,而不受形的制约。面对当代美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相互交融,"形神说"具有了新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珊瑚岛》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儿童小说。从早期教育和海外历险两个层面,小说《珊瑚岛》记录了儿童英雄的成长历程。通过延续了“鲁滨孙传统”,小说《珊瑚岛》强调了白人种族与文化的优越性。它以殖民主义话语的形式,与帝国的海外殖民和文化霸权形成合谋。在这个意义上,它成为二战后威廉·戈尔丁试图质疑与改写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辨疑志》的叙事结构同样体现出对志怪类故事的批判倾向,又以逆志怪的形式带来志怪小说"惊奇"式的审美感受。《辨疑志》的批评对象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盲信,这是中唐士人理性精神在小说写作中的表现。它对小说志怪传统的继承和反拨,与士人学风从六朝到唐代的转变密切相关,透露出唐代志怪衰落和小说转变的一种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8.
艺术形神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形写神"是艺术形神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荀子以下,桓谭、王充、范缜均持此观点,到顾恺之则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第一,以形写神是以形似为基础.形似是中国早期艺术的基本倾向,在绘画中要求审物切、描写细,追求艺术形象的逼真.第二,以形写神是以传神为目的.到南北朝时,形似的传统已经动摇而变为形神并重;到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神似成为主流,倡导点睛传神,重内在气韵.  相似文献   

9.
偶读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虽然是画论,但对写作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苏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论诗则可,论画则不可,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此老不能工画,故以此自文.犹云‘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空钩意钓,岂在鲂鲤。’亦以不能奕,故作此禅语耳。……唐·白居易曰:‘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宋·郭熙亦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而东坡乃以形似为非,直谓之门外人可也。”在形似与神似问题上,自古以来,即有争论,或轻形重神,或轻神重形,或二者并重。我以为还是近代画师齐白石说得好:“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似是依托,是根本;神似则是形似的生发和飞跃。艺术上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以形写神 ,以形似达到神似 ,神似重于形似。“传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 ,体现了中国美学重“无”的智慧取向、“省”的审美意识及其玄学的色彩。这与西方追求刻肖外物的真的境界 ,重“有”、重再现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对比 ,而中西方将互融互补 ,艺术共荣。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3.
监事提名制度属于任免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分为提名权享有主体和提名对象资格两部分。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省都详细规定了监事提名制度 ,与之相比我国监事提名制度非常粗糙。因此 ,应借鉴这些经验 ,对我国监事提名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证据排除和证据禁止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禁止原则设立的内在法理根据和价值功能;对英美法国家和大陆法国家适用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禁止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法律效果,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和理论上存在的误区,并对设立和完善我国的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禁止原则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