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与挑战。新媒体拓宽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传播弱势地位明显、传播功利化娱乐化与同质化形式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人才缺乏形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加大投资、培养人才、加强监管、构建多元传播机制、缩小各民族与区域差距、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舆论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的发挥受传播渠道的制约。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舆论的表达和影响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数字化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表达方式、传播机制、呈现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环境的影响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应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健全舆论发挥作用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实证调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现状。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偏低,具体表现在传播内容的现实性与适应性不足,传播方法与渠道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据此,提出增强传播效果的对策:加强监管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建构具有归属感的和谐式校园文化环境;增强理论课内容的现实性,设计大量隐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吸引力,组织专人积极参与网络思想领域里的竞争;定期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需求,重视传播效果的反馈,以制定科学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快速推广,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影响巨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开放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济利益和高速的物质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被急速破坏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正逐渐扩大,娱乐至死的传播现状正减弱人们对生态危机的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生态文明传播是应对生态问题频发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文明传播的新媒体化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传播中,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不能与我国生态环境需求相匹配。本文对比回顾了中西方生态文明传播的发展历程,以我国生态文明传播现状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渠道、内容等多方面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变化与发展。新媒体助力我国生态文明传播呈现出新格局,但也存在专业人才更加流失、优秀内容更加缺失等老问题和传播手段陈旧等新问题。为了解决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问题,需要媒体、政府、企业在科学的生态文明政策指导下,聚焦新媒体环境下的生态文明传播变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潜能,建设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的“四全”生态传播体系,推动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深入思考生态文明传播的未来发展策略,为我国生态文明事业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其工作对象、模式与队伍受到新媒体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与形式、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成为传播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和渠道。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对社会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官方微博平台,成为各地政府传播和构建当地文化产业的载体。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微博传播民族文化体现了微博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为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和思考。本文以各地微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政务微博实例分析为基础,阐述如何利用政务微博为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构建创建平台。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显现出适应性差、对接不够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实际做法为例,对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克服了传统媒体的某些短处,推动社会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信息交流.四川西部藏区地理环境险恶,传统媒体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制约,跟不上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媒体正好可以消解传统媒体的某些掣肘.新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四川西部藏区应顺势而为,加快新媒体的发展步伐,促进藏区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已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与形式多样化、传播范围广泛化等特点。同时,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传播主体力量失衡、传播路径发展不均、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国际传播力弱、缺乏科学合理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等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政策创新;建构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注重受众分析,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只有加强对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重视程度、积极研究它们的传播特点,才能抢占高校思想意识安全、政治信仰正确的制高点,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大学生参与融入社会的渠道。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传播渠道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思想、思潮。这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回应新媒体时代,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构建和谐的新媒体传播伦理道德视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秉持一种和谐、共生的理想和实践,在当前,这应是一种合理和明智的学术选择。我们所构建的和谐新媒体传播环境应该是:在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各种手段……法律、技术、道德、伦理、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立体化、全方位的控制和影响手段,真正建立起一个人性化的、和谐化的新媒体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独特性:即少数民族传播者拥有接近性特质;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的特殊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侧重点,显得与众不同;传播渠道中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史"等课程独具特色;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众既具备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的心理因素,又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传播效果评价以塑造"四个认同",赢得政治支持和政治忠诚,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作为核心指标,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藏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历来是藏区面临的最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迪庆州立足藏区实际,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迪庆特色"的民族工作,实现了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树起了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面旗帜。总结云南藏区在民族团结视域下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对把握藏区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权,引导并建构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迅速进入并占领人们的生活。结合武陵民族地区的新媒体发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和解读新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建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平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新媒体创造了信息传播新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场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为使正能量始终充盈于现实与网络空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势新媒体,突破新媒体场域下内容传播碎片化、信息传播海量化、传播路径无序化、网络舆论多元化等造成的育人困境,与其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在导向、育人、传播、开发、凝聚等方面进行功能优化,在海量信息中找准靶向,实现教育的精准对焦,守正创新,破立并举,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后,其凭借传播方式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有效接收率,也使一些外界的受众能通过新媒体了解到最新的民族动态和风土人情,从而由过去的小众传播过渡为大众传播.文章探讨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对民族文化传播带来的新内容和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对策,希望对增强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样、速度快捷、后果具破坏性等特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公信力机制、教育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通过官方机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而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情传播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