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必然性、自然主义文学的潮流、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特色这三部分,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在本文当中,特别是作为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特色,从强调"无理想、无解决"、追求"真"、人的本性的自然性这三方面,通过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田山花袋等的作品,如<棉被>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有着纪录中国社会的"宏大叙事"理想的作家,又是致力于引进西方文艺思想的理论家。他对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引进,目的是吸取一种注重"实证"的近代科学精神,并且不着痕迹地完成了由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的过渡,创作了显示左翼文学实绩的《子夜》等一系列文学名著,在实践上印证了中国式的"写实主义",催生了社会剖析小说流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变异与渗透──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与渗透──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与中国何文林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思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可以说世界文学出现了一个自然主义文学的时代,它最早出自法国的19世纪60、70年代,80年代之后走出法国的...  相似文献   

4.
张资平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年至1922年,张资平留学日本。在日本,张资平虽然修的专业是地质学,但他始终潜心于文学。当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风靡一时,张资平首肯并迎合了这个思潮。他的自然主义文学观的形成受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他的小说创作技巧的娴熟受益于日本自然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发展的道路也深深地刻下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痕迹。诚然,张资平自然主义文学有别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质。在艺术的社会意识感和低级趣味的艺术追求似乎矛盾的两个方面,张资平的作品就比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显得突出。究其缘由,是中日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已上升到科学主义层面,并与中国新文学有着内在的学理逻辑联系。崇高科学的历史语境,使科学精神成为强势话语,决定了写实主义(包括自然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独尊地位,也使反科学主义的、按“进化论文学观”演变流程应处于前列的“新浪漫主义”退居其后。就历史理性而言,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科学主义的抗衡,是逆历史潮流的,但它们的价值选择却指向了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趋向了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茅盾与自然主义有一个较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茅盾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受着自然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茅盾本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子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左拉《金钱》的影响,但茅盾对于自然主义重在艺术上的借鉴,而并非思想内容上的摹仿;他对所接受的自然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重在承继一种为人生的科学精神,以创建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剖析的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研究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研究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研究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研究会均受到日本影响。中国的艺术思潮研究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联系紧密的道路,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相似文献   

8.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日本出现的文学思潮,是日本战后最早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之一,对日本战后文学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日本对于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研究方兴未艾,而且在中国对其研究的学术论文也不断涌现。对于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研究和评价在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对茅盾长期持守现实主义的评价,必须置于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考量,才能作出准确估价。茅盾的现实主义选择之路并不单纯,经历了审慎提倡写实主义、集中倡导自然主义、专力批判新写实主义、最终确立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演进历程,表明其文学观有着丰富复杂内涵,其为完善我国的现实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接受来源,"日本视野"是不可或缺的视角.近在咫尺的东邻日本,较早接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曾在不同时期给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与发展产生影响.但中国作家从日本引入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接受效应.  相似文献   

11.
《破戒》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译入中国已有50多年,但是中国学界在很长时间里都把《破戒》当做现实主义文学来看待.小说自身表现出了“无理想,无解决”的叙事逻辑,使用了“内心告白”以及去典型化的手法,并流露出“觉醒者的悲哀”和环境决定论思想.无论从叙事形式还是思想内涵上,《破戒》当属自然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 2 7年的文学运动是在不断强化文学的政治意识功能 ,弱化甚至排斥它的审美本性的过程中运行的。虽然在 50年代中期崛起的探索性文艺潮流试图对现实主义原则加以重新探讨 ,但很快便在反右斗争的浪潮中消失了。 60年代初期的文艺调整再次试图激活文艺的生机 ,但在法西斯专制主义文艺思潮的围剿下 ,不仅使文学置于荒漠的境地 ,而且使这种规范自身走向了崩溃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经历了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民间化等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 ,英雄主义被有力地消解了 ,但正是这种消解 ,才有文学精神的愤激和呐喊 ,重塑英雄主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已经成为当代美国哲学的重要特征。在这一特征的形成过程中 ,批判的实在论者尤其是恩斯特·内格尔的理论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美国哲学中 ,存在着一种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实在论的倾向。普特南哲学的转变及其与罗蒂关于相对主义的争论 ,就充分表现出这种倾向。在当代美国哲学家看来 ,实在论、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哲学基本倾向上是一致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一种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精神、实在论为基本态度、自然主义为思想方法的美国特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英国哪些作家作品受到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并可以归入自然主义的行列中——即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归属问题——是认识英国自然主义文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 单纯以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区别或文学影响的实证批评并不能准确地确定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归属。因此, 以自然主义理论为基础, 结合自然主义小说的界定及其特征, 将实证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 同时考察英国文学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 可以归入自然主义行列的英国作家主要有乔治·吉辛、乔治·莫尔、阿诺德·贝内特、威姆萨特·毛姆。这些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 其创作显示出明显的自然主义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拉法格的文艺思想是建立在对法国的文艺实践, 特别是对浪漫主  论  拉  法  格  的  文  艺  思  想           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民间文学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的。他从经济环境去寻找文艺的根源, 强调从真实事件中获取灵感、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和艺术虚构的现实基础, 认为民间文学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美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然格是出自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审美范畴,它代表的是诗歌所具有的冲淡自然的风格品味;自然主义是在19世纪后半叶诞生于法国的一股文艺思潮,它主张文学应该逼真地再现社会人生。它们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文艺思想,因此在表面上都强调自然的前提下仍然存在很多差异。通过比较发现,无论是在表达内容上的丰富淳厚,还是在表达方式上的艺术追求,或是在表达效果上的境界创造,自然格比自然主义更具有审美价值,因为自然格强调的是艺术的自然,自然主义更倾向于是科学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的起源。五四时期,在个人发现、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社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与文学研究会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构成了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形势。五四浪漫主义把情感、想象等视为文学的本质,强调文学与自发性、天才、灵感等特点的联系。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影响了整个五四一代作家。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创造社开始否定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1928年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提倡新写实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以现实主义为标帜,并且否定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尽管把浪漫主义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浪漫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实际上,在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嬗变与和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贯穿于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一根"红线":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形成,教育的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大力弘扬并引发新转向;走向和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呈现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