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了解江苏省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人文素质与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相关性,为各院校改进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七所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及课程教学现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人文素质满分是168分,实际总分为(148.80±12.97)分,不同性别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课程教学方面,核心课程开设不全、学科融合不够,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结构不够优化,学生对医学人文师资队伍满意度不高。建议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改革;优化课程和考核方式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满意度,拓宽师资培养;丰富医学人文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2.
当下医科教育面临着后殖民、经济至上主义、科学与人文教育过于割裂的语境。大学语文融合多门基础学科知识,具备与医学教学相结合的很大空间,是实用性、整合性很强的人文基础课程。在医学院校中该课程能够起到帮助医科教育坚守民族性、加强基础性培养、提升人文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力抓手,二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针对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应该加快转变教育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考核方式,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载体,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契合。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势的同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环顾国际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理念、溯源课程思政的理论意蕴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切入点,分析医学院校人文、思政、医学三类课程的发展关系,强调医学人文课程应承担医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思政课程结合医学特色的桥梁角色,从而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有效互通。继而从课程、师资、方法三整合的维度,厘清上述三类课程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思路,包括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并实现观念转换,人文课程要立足课程群合力贯穿于全年级和全专业的教学之中,加强沟通基础、临床、预防、人文、思政等的整合教学等,从而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性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艺术基础知识匮乏、基础教学任务繁重以及大众文化的感性表现形式的负面影响等原因 ,医学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现状与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仍有差距。为了使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起到实效 ,需要不断提高对人文艺术教育的认识 ,同时大力加强人文艺术与医学相交叉的学科建设 ,并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艺术品位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在校生(2007-2010级)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医患沟通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在医学人文重要性、课程开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提出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建立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人文素质相关课程二者并重的医学院校新教学体系,为促进未来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是把医学伦理学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二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核心要求是树人。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遵循医学人文教育的特点,探索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教育、敬畏生命观教育、贡献和谐社会实践教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接触得较早的专业基础课,在解剖学课程中加入医学人文教育具有其时间优势。文章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多年来在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了当前适用于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解剖学人文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结合互联网、新媒体以及信息化平台等新兴的教育手段可作为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探索方向。通过多途径、全方位课程融合,达到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由单纯的思政课程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系统性地从多方面推进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包括在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树立思政理念、激活医学专业学科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基因、运用多种方法融入各方面的思政元素,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理论教育经过多年努力,对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改善其知识结构都发挥了好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改革的基本出路在于:建立起主要适应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理论教学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修改拟订人文社科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更加合理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人文社科各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关系、人文社科各课程与现实的关系、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改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等。以最终实现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理论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德育贴近生活与坚持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处理好德育贴近生活和坚持意识形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当前构建德育新体系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德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另一方面德育必须坚持并强化其意识形态性。必须坚持德育贴近生活与坚持其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任何强调一方面而忽视或淡化另一方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的实施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体制上的巨大变化,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一方面,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实施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发展与创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学分制的实施给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变化,使原有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德育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多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高校应构建以人文为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实施“三自主”选课机制,并针对“三自主”选课机制,设计出网上选课及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为普通高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德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价值凸现。体验消解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向德育教学本质的回归。德育体验教学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和对象的意义世界,对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一般工科院校,人文社科系列课程如何达到其教学要求需考虑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文社科与工科在专业领域内的差异及其在大学教育理念这一深层次上的融通;二是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课程作为一个系列,其内部如何统筹优化、合力最大化以达到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动.知识经济时代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施通识教育.高校要努力构建跨学科课程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形成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努力.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问题是整个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而其中有关课程建设问题的探讨又是重中之重。作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任课教师,笔者通过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总结概括出了关于课程建设的若干提议,如: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教学立足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标竿管理”的教育策略;“向上兼容”的教学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8.
张文强 《南都学坛》2012,32(4):105-109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核心就业能力和基础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基础就业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良好的身心素质、环境适应能力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自身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习能力,注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围绕社会需求进行知识重组,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方面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锻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探讨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基础,优化整合了课程结构、体系,提出了加强基础、复合培养、营造氛围、发展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长期以来一直在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等方面普遍较差的中小学的德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都应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