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几十年革命和建设所得出的历史结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列主义国家政权学说与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对马列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就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历史渊源、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形式、政党制度等方面对马列主义国家政权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成果,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值此改革30周年,反思和前瞻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进一步在政治立场上坚持、政治理论上完善和政治体制方面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及其制度.这将有利于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曾指出:“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我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大同。”由此可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我党的“主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两者在思想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与明显的承继关系,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及其主体意识的区别,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上也存在着差异,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实施途径两大方面继承、纠正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主政治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五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解决了人民民主专政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提供了根本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由之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治国之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他在法学方面有许多光辉论述,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学理论,发展了我国独创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学思想,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运用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于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以及一些人对人民民主专政的质疑,江泽民依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自觉昭示,以及对中国特殊政治生态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不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人民民主专政还要不要坚持以及应当如何坚持”的问题,而且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提出了新论断,作出了新概括,为我们自觉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重要任务,民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本文从民主与法制两个方面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重点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论证了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其特点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内部存在着广泛的政治联盟;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提法上比较科学。这些特点表明,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他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2.
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依据,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及其实践,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从确定解决方针到初构基本思想,再到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概述;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突破;对和平共处原则的成功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建设社会主义也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人的价值学说,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产力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依归的价值观。这一丰富完整的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人价值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理论,并经受住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检验。“一国两制”从构想开始变为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理论 ,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丰富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 ,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突破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 ,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创立了“一国两制”论。充分认识这些理论 ,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信任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空想社会主义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国家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学说的话语渊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公共性学说包容宏富、题域广泛,整体一致而又各具特色:早期感性描写阶段的政治民主和执政为公思想,中期理性论证阶段的对国家公职人员施以严格的选免、监督制度和廉政思想,以及晚期理论实验阶段的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国家消亡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学说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虽有“空想”与“科学”之分,但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性学说中的那些实质精神和价值原则,也是为马克思的国家公共性思想所秉持的科学性观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任务和发展前途四个方面.这个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空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关于过渡时期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实践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提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道路是否还行得通,怎样把握革命转变的时机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其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精神实质的整体性把握;二是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明确了其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凸现其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初步划分其发展史的历史阶段;三是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主要特点.指出在理论品格上,“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在运作机制上,随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在策略原则上,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学说所涵括的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广大无产阶级中去才能真正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天才地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马克思将这个理论纲领放在各国革命斗争中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仔细考察斗争的现状中,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他对俄国  相似文献   

20.
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和平统一后的中国,将突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框架,在世界上树起一种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内部两种社会制度主次共存;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与“复合制”的某些特征兼容互补;完整独立的国家主权与地方治权有机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实践及新型国家结构模式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