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变、人类长期的努力。惟有如此,建立在文化间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寻求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已成为众多学者的文化自觉,而中西对话的起点和目标自然是回归、重审本土文化传统。就这一思潮下的新世纪楚辞研究而言,毛庆先生这本《屈骚艺术研究》堪称文化平等交流的丰硕成果。构架宏伟、见解新颖、赏析入微构成本书主要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化间性是国际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可交流性即文化的开放性。文化间的开放性并不表示对话是平等的,壮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寻求文化共性是其对外传播并融入国际主流文化的关键。文化间性主义对弱势传播的壮族本土文化进入强势文化领域,进而张扬本土文化的个性,与国际主流文化平等对话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对话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对于跨文化对话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尤其对所涉及的对话资格问题、对话双方地位是否平等问题、文化通约性问题以及文化对话目的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思考。惟其如此,我们对跨文化对话才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否则对话有可能蜕变成迷失自我的"自我殖民主义"或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译介学,别于传统的翻译研究,跨越了语言的界限,而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关注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在后殖民语境下,必须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强调翻译的文化和政治功能,让翻译成为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时期,有着古老文化之根的纳西文化(纳)与汉文化(儒)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演绎了跌宕起伏的"纳儒"对话史."纳儒"对话的历史轨迹印证了文明对话的一般规律差异、碰撞、融合."纳儒"对话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成功对话的典型个案,其中蕴涵着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追寻历史上"纳儒"对话的历史轨迹,反思其中的得与失,从历史中寻求启迪,对全球化过程中多元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靳婉 《南都学坛》2013,(6):49-51
中西跨文化交流的困境在于:文化异质性带来的文化立场错位使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使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的空间;不平等的文化对话造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是必要的和必然的,其对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文化价值平等性原理的理性思考以及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性考察,不同文化或文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文明交往的公正而合理的选择.差异、碰撞与整合是文明对话的三部曲,不仅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存在着历史的现实性.中国"回儒"对话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与平等原则是文化交流的规律,这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东西方文化发展造就了不同的人权观。作为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东西方人权观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自主选择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赛义德的对位理论:对位理论的提出、对位理论的概念及其实质和对位理论的意义,指出对位理论在运用到具有文化差异或冲突背景的文本阅读时,注重把文本与当时的文化历史语境、现世的批评语境和涉及的地理空间相结合,强调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历史交迭的关系。再者,作为批评视角的对位理论对实现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和观照批评理论本身也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从作者与主角、自我与他者的平等对话中建构起他的主体性理论,认为在审美活动或事件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整体的关系,是在自我与他者的互相观照和呼应、互相对话和交流中使个体得以存在的。这为当下我们研究期刊的主体性问题提供了启示。运用对话理论研究文化转型期期刊与文化语境、文化思潮的关系,进而确立期刊的主体性,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无法实现人们预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译者急需翻译伦理的指导来明确自身的职责。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伦理无疑给译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译者应遵循交往伦理,反对文化霸权,这对于实现东西文化的平等交流,促进全球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试图探究一种新的平等对话型的阅读感知理念,由此阐述了对话型阅读感知活动的美学基础、平等的对话关系、创造性的对话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西伦理学对话的可能性和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各自都面临深刻的道德危机 ,中西伦理学对话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需要。然而 ,这却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 ,有许多障碍必须克服。文化的不可通约性、种族中心主义和自然语言某种程度的不可译性 ,使得跨文化对话变得极为艰难 ,但却不是不可能 ,因为存在着对话可能的基本条件 :共同的问题 ,不可通约的相对性 ,中西彼此越来越接近 ,等等。关键是真正实现对话者平等和对话语言的平等 ,以及将对方作为他者 ,而不是相同者来理解。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盲目、简单地对待各种文化交流;后殖民话题的提出,并不是第三世界学者的妄想和某种企图,而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但我们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表现在比较文学领域,便是中国学派所提倡的跨异质文明的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文化转型期,各国文化多元共生,平等互补,人们在文化交流和意识形态上采取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中心主义的策略。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应该以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为目的,以文化的“平等对话”和“求同存异”为准则,采取偏重“异化”的翻译方法。翻译工作者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扮演“画家”和“盗火者”的双重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认为:新时期中国翻译宜多采用异化,才能使中国在处于弱势文化的环境里构建起和强势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对话说”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平等意识,“对话”的多元构成是“对话”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盲目、简单地对待各种文化交流;后殖民话题的提出,并不是第三世界学者的妄想和某种企图,而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但我们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表现在比较文学领域,便是中国学派所提倡的跨异质文明的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三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在湘潭大学和张家界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强调学术争鸣和开放思想,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与外国法律文化、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国近现代法律文化三大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在"圆桌论坛"平等对话的活跃氛围中,来自全国各地十多所高校的教授和学生言谈精彩、对话深入、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