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唐宋时期,岭南少数民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工具制造业、矿冶业等,对岭南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岭南少数民族的手工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也具有交融性。  相似文献   

2.
《热河日记》是乾隆时期朝鲜李朝文人朴趾源赴清游历而创作的著名"燕行录"作品。《热河日记》对唐宋时期中国岭南的书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岭南是"故谪居地",尤其是与作者同为文人的唐宋时期刘禹锡、柳宗元、韩愈、苏轼的贬谪之所;其次,宋亡于广东厓山之时涌现出了"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忠臣,作者对此深怀敬意;其三,作为其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安南在五代乱局中的独立开启了自宋至清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身份的历史,而五代之后中国岭南的政治版图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殉《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殉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这些作品语言自然,色调明丽,风格清远疏朗,在《花间集》中可谓别具一格。李殉之所以能够发现岭南之美,摆脱自古以来士人对岭南的偏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李殉乃波斯裔出身,没有汉人以中原为正统的强烈观念;其次,李殉以自由身份游历岭南,所以心态比较闲适平和,因而能客观地审视岭南风物;再次,李殉精通岭南草药,对岭南风物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将诸多的物象自然地写入词中。  相似文献   

4.
在贬谪岭南六年多的时间里,苏轼仍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岭南的佛道文化、旅游文化、饮食卫生文化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加以吸收、改造、传播或建设,既在逆境中调节了自己的身心,也传承了先贤的文化精神,成为北宋时期贬谪岭南造福岭南最著名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随着内地对西南与岭南地区地理考察与地情知识了解的增多,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荒蛮"、神秘印象开始发生转变.一批士大夫通过深入西南地区物质生活的亲身体验,开始逐渐消除对西南地理环境的神秘恐怖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西南瘴气由恐惧转向不断探讨瘴疫的环境因素与致病机理;考察西南、岭南民族地理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地区的服饰饮食文化由陌生到认同、对西南民歌音乐文化的喜爱与探究、传播等,都表明了内地文化人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地理文化观念的一些新变化.尽管并未根本改变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与宗主文化的优越感,但毕竟开始转变对西南边远地区"蛮夷"文化的态度,为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在内地与西南边远地区文化经济交流与民族团结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岭南农耕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岭南农耕文化的形成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原始先民开发等因素共同的结果。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的角度,综合概括了史前岭南农耕文化的内涵,以期对岭南农耕文化和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岭南高僧、官僚士人及商人三个群体入手,简略考察了六朝时期佛教在岭南传播的情况。笔者认为,六朝时期岭南的高僧有着流动频繁、重译经创寺而不重佛教义理探讨的特点;岭南的官僚文人热心佛教的较少,而岭南商人则由于在从事海外贸易的过程中,最早接触佛教,对佛教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商人阶层信奉佛教,主要出于功利目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当时岭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不是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上岭南地区传统的务实精神的影响,使涉足岭南的中外高僧难以长久停留,也使佛教在岭南地区难以向上流社会推进。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封建朝廷在湘西北设置了州、县。慈利县土家先民向氏、覃氏、田氏和彭氏等剥削广大农奴,成为土司前身。唐宋时期,由于宗教传入,在张家界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  相似文献   

9.
论岭南的汉化和儒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先秦时期还是蛮荒之地 ,秦朝统一岭南后 ,随着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带入 ,岭南文化开始走向汉化。随着“独尊儒术”政策在汉帝国的普遍推行 ,岭南又进入儒化的时代。岭南的儒化过程 ,实质上是汉代经学在岭南的普及和消化的过程 ,其中古文经学在岭南的发展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十分活跃,民族融合日益加深,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明代岭南民族融合关系具有普遍性与不平衡性,双向性与延续性等特点,并最后推动了岭南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而其崛起之地是在古代的广信县。广信曾是交州州府和苍梧郡治所在地,它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并诞生了岭南第一代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禅宗文化在岭南繁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禅宗文化之所以在岭南长盛不衰,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禅宗文化在岭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岭南文化固有的特质有利于禅宗文化的传播和流行;禅宗南宗的兴盛有力推动了禅宗文化的发展;顿悟禅宗的理论及独特的弘传方式适应了岭南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广西文人郑献甫的骈文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骈散观,抒发了他对岭南秀丽风光的喜好,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其骈文作品格调清新,少用典故,既有典雅厚重的气息,又有清新秀丽的特点。郑献甫骈文成就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岭南作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接受。  相似文献   

15.
唐人在岭南诗歌的生产过程中,岭南不仅仅是以地理的概念,而是以历史文化概念。更是以一种诗学意象进入诗歌生产活动。这种诗学意象主要以瘴疠和魑魅意象、客和囚意象、虞翻和尉佗意象三种意象形态呈现。这些岭南意象具有写实性特征,诗人以白描、对比、比兴等手法客观实录体验岭南生活的具体过程。上述岭南意象反复运用与中国农耕文化、地域文化、贬官文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认真耙梳和缜密分析,对六朝岭南开发史中西晋编户与实际户数的比例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对岭南冶铁业开始起步的时间问题也作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近现代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些历史特征,生成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优长,同时它也决定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些不足方面。因此,研究此一时期的岭南文化,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特征,考察其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勤劳勇敢的闽族先民依靠富饶的海洋资源,艰苦卓绝她开创出独具福建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经过先秦发展,从秦汉到隋唐五代,伴随中原百姓南迁入闽,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进一步融合。降至宋元,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弱,面向海洋的福建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一条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源于先秦,成于汉晋,兴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朝,发展于元代,盛极而衰于明清。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宋朝是一个唯独没有发生全国范围农民起义的朝代。比之历朝历代,特别是经过唐末五代乱世之后建立的宋朝,社会阶级矛盾仍旧非常尖锐。然而,宋朝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在革除唐末五代种种弊端和积极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把救荒之政作为治国安民的首要,并采取了诸如:募饥民、流民隶军籍、宽减饥民"强盗"死罪,募富民出钱粟,赈济、赈贷和赈粜灾民的"劝分"制,以及核查赈灾户口调查登记的抄劄制等救荒政策和措施。这些救荒之举措始终贯穿着"摧抑兼并"、抑制豪强的思想和方针,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结果就是宋代的救荒政策在中国古代史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达到了防止农民于饥荒之时作乱或起义暨巩固其既有的统治秩序的目的,从而消弭了形成全国规模民变的可能性,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农民战争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西蜀词与南唐词都具有晚唐五代词风共同的时代特征,即绮艳婉丽。但因二者所处的地域不同,从而形成了西蜀词与南唐词的地域风格差异。西蜀词的地域风格浓艳绵密,崇尚的是温庭筠的词风,南唐词的地域风格清丽疏淡,崇尚的是韦庄的词风。南唐词风对北宋前期的词坛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