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SrCO3、BaCO3、H3BO3、Eu2O3和NH4H2PO4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2(Sr,Ba)O-0.16B2O3-0.84P2O5:Eu2+荧光粉。通过XRD图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光色参数和相对亮度的测量,研究了Ba2+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Sr,Ba)O-0.16B2O3-0.84P2O5:Eu2+荧光粉属于四方晶系,晶胞参数随Ba2+摩尔含量增加而增大。Ba2+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荧光粉的相对亮度,同时,随着Ba2+摩尔含量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射主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蓝移,其色坐标y值逐渐减小,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流明效率和显色指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粉体。SEM-ES和TEM测试结果均表明我们制备的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是核-壳结构,且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好。在LD激光器(波长为976nm)激发下,观测到稀土离子的可见到近红外室温上转换发射。包覆使Gd2O3:Yb3+,Tm3+纳米晶粉体的近红外上转换发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助熔剂预烧-共沉淀法制备初始荧光亮度较高的SrAl2O4:Eu2+,Dy3+发光粉体,并利用XRD、SEM、PL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预烧结过程与硼酸掺杂对发光粉体的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硼酸摩尔分数为0.3和300℃空气气氛下对前驱体预烧结2 h后,粉体的结晶性能得到改善,其初始荧光强度相对于未预烧的产品,提高了2倍多。初步研究了其发光机理,发现初始强度提高的原因是经过预烧结处理能够在Eu2+周围产生更多的氧缺陷,从而提高了发光中心的发光效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Si O4:x Eu2+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分析了Sr2Si O4:Eu2+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XRD谱中所有样品为β和α'-Sr2Si O4混合相,主相为β相,α'相为辅相.随着Eu2+浓度增大,β相向α'相转变.在310 nm激发下,所有样品的发射谱均在466 nm左右的宽蓝光区,在400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位于532 nm左右的宽黄绿光区.两个发射都来源于Eu2+部分取代Sr2Si O4晶格中两个不同的Sr格位,并且两个格位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导致两个发射带的存在.当Eu2+掺杂浓度为0.75﹪时,级联能量传递加剧,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柠檬酸-凝胶方法,以Y2O3,Eu2O3,Tb4O7和Al(NO3)3·9H2O作为初始原料,柠檬酸作为配位剂,成功制备出了Y3Al5O12:Eu3+(Tb3+)发光材料,其烧结温度为1?000℃,时间4?h.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表征Y3Al5O12为单相;计算其晶胞参数,发现晶胞体积v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对Y3Al5O12:Eu3+(Tb3+)系列样品在紫外光谱区域和真空紫外光谱区域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紫外光谱区域激发下,Eu3+(Tb3+)的猝灭浓度比在紫外光谱区域激发下的低.  相似文献   

6.
以稀土氯化物、3-己烯二酸与1,10-邻菲咯啉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稀土(Sm3 、Eu3 、Tb3 、Dy3 )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光谱测定,确定了其组成为RE2L3Phen·4H2O (RE=Eu3 、Tb3 、Sm3 、Dy3 ,H2L = 3-己烯二酸, Phen = 1,10-邻菲咯啉).通过荧光光谱, 测定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只有稀土Eu3 ,Tb3 的三元配合物能发出强的特征荧光,表明这两个配合物中的配体能级与Eu3 ,Tb3 离子很好匹配,能有效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并敏化稀土离子发光.  相似文献   

7.
以铈、锶的碳酸盐与柠檬酸为原料用改良柠檬酸-凝胶法合成了Sr2CeO4荧光粉,用荧光光谱(PL)检测Sr2CeO4的发光性能.实验研究发现,用改良柠檬酸-凝胶法合成的Sr2CeO4荧光粉具有宽带光谱,发射光谱的最大峰位于467 nm;研究还发现,恰当的焙烧温度,加入少量硝酸铵有利于获得发光亮度高的Sr2CeO4粉末.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SiO4:xEu2+荧光粉.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分析了Sr2SiO4:Eu2 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XRD谱中所有样品为β和α′-Sr2SiO4混合相,主相为β相,α′相为辅相.随着Eu2 浓度增大,β相向α′相转变.在310 nm激发下,所有样品的发射谱均在466 nm左右的宽蓝光区,在400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位于532 nm左右的宽黄绿光区. 两个发射都来源于Eu2 部分取代Sr2SiO4晶格中两个不同的Sr格位,并且两个格位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导致两个发射带的存在.当Eu2 掺杂浓度为0.75﹪时,级联能量传递加剧,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H2SO4和(NH4)2S2O8为浸渍溶液,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SO42-/ZrO2及SO42-/ZrO2-Ce2O3。用红外光谱和Hamm ett指示剂表征了合成的固体超强酸,并用环己酮和乙二醇的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1)SO42-/ZrO2-Ce2O3在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比SO42-/ZrO2和SO42-/ZrO2要强;(2)引入适当数量的Ce2O3使得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增大;(3)当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的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4h、Ce2O3质量与ZrO2质量比2%时,酸对缩合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SPCS)技术成功制备了两种新型Ce3+/Sm3+和Eu3+激活的2CaO-Al2O3体系荧光体,发光性质研究表明2CaO-Al2O3:Eu3+在598nm、618nm、650nm、699nm、718nm及749nm六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J(J=1,2,3,4,5,6)跃迁,其中来自于5D0→7F2的电偶极跃迁发射最强,产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发红光,体系中存在5D1,2和5D0之间的多声子驰豫作用;2CaO-Al2O3:Ce3+/Sm3+在576nm与622nm两组发射峰分别来自于4G5/2→6HJ(J=5/2,7/2)跃迁,产品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红光.Eu3+和Sm3+离子在2CaO-Al2O3中主要占非反演中心格位.SEM显示样品表面光滑,结晶较好.  相似文献   

11.
借助水热法,弱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合成系统前驱盐(Co(NO3)2*6H2O),通过蒸发得到复合物,随后煅烧,制备了介孔分子筛Co/SBA-15复合材料.不同Co∶Si摩尔比合成的样品利用XRD、SEM、IR进行比较系统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初始系统中Co∶Si摩尔比小于1∶3条件下制备的材料保持高度有序的二维六角介孔结构,在Co∶Si摩尔比1∶3~1∶32时,在介孔材料的基体上有Co3O4晶相粒子形成,在Co∶Si摩尔比小于1∶40时,介孔材料的基体上没有形成Co3O4晶相粒子.在Co∶Si摩尔比大于或等于1∶2时,并不能形成含Co的介孔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无压烧结方法原位合成制备了一种Al2O3/Ti3SiC2复合陶瓷。采用XRD、SEM分析复合陶瓷的物相和结构,测试复合陶瓷的硬度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 350 ℃保温2 h,烧结的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相对密度达到90%以上,生成Ti3SiC2物相的比例在80%以上。由于Al2O3均匀弥散分布,增强了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的强度,其中Al2O3含量为10 wt%时,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的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5.3 ±0.4 GPa和352±6 MPa  相似文献   

13.
以LiOH.H2O和MnAc2.4H2O为原料直接沉淀得到沉淀物后,通过焙烧合成了尖晶石结构LiMn2O4.利用XRD研究了沉淀方式、焙烧温度对沉淀物及其在焙烧过程中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合成LiMn2O4样品在盐酸溶液中Li的脱嵌性能及Li脱嵌后样品在CuSO4溶液中吸附与插嵌行为.研究表明,正加法有利于前驱体向LiMn2O4的转化,前驱体在800℃以上焙烧才能制备晶形完整,结晶度高的尖晶石结构LiMn2O4;800℃焙烧所合成的尖晶结构LiMn2O4在0.5 mol/L盐酸溶液浸洗20 min即达到平衡,氢离子取代大部分Li离子进入到尖晶石LiMn2O4的晶格中,95%的锂离子被洗出,形成富锰型尖晶石结构HxLi1-xMn2O4,导致LiMn2O4的晶胞发生收缩,晶胞参数和体积减小,但没有改变原有的LiMn2O4尖晶石结构.浸铜后保持了原有的LiMn2O4尖晶石结构,只是晶胞参数比HxLi1-xMn2O4又略有增加,晶粒变大.  相似文献   

14.
Ga2O3/ITO/Ga2O3深紫外透明导电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烧结方法制备了Ga2O3陶瓷靶,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对Ga2O3陶瓷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用射频磁控溅射Ga2O3陶瓷靶材和直流磁控溅射ITO(锡铟氧化物)靶材分别制备了Ga2O3薄膜、Ga2O3/ITO/Ga2O3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测试仪对Ga2O3薄膜、Ga2O3/ITO/Ga2O3膜的光学透过率和电阻率进行了表征.Ga2O3薄膜不导电,光学带隙5.1 eV;Ga2O3(45 nm)/ITO(14 nm)/Ga2O3(45nm)膜在300 nm处的光学透过率71.5%,280 nm处60.6%,电阻率1.48×10-2Ω.cm.ITO层的厚度影响Ga2O3/ITO/Ga2O3膜的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合成法将W6+引入六方介孔全硅分子筛(HM S)骨架中,制备了应用于环戊烯催化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的W-HM S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钨酸是制备W-HM S催化剂很好的钨源,以钨酸为原料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使溶剂叔丁醇用量大为减少。采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XRD)、电子能谱扫描(EDS)以及电位滴定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显示催化性能与W含量密切相关。在nS i∶nW≥30时,催化剂能保持完好的HM S分子筛结构,W原子以嵌入HM S骨架的形式高度分散于载体内表面,构成催化活性中心。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戊烯氧化反应转化率达到100%,生成戊二醛的收率达到79.3%,而且催化剂具有连续套用7次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用化的关键在于电解质材料性能的提升,本文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Gd3+掺杂CeO2的Ce0.9 Gd0.1 O2-δ陶瓷粉体材料.对Ce0.9 Gd0.1 O2-δ粉末在经过1300℃烧结8h后形成的陶瓷片,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以表征其微观结构、形貌和电性能等方面.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烧结后的陶瓷片依旧呈现立方萤石结构且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铁为原料,尿素为均匀沉淀剂,磷酸二氢钠为结晶助剂,用动态开放回流系统的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纺锤形α-Fe2O3粒子。并用XRD、TEM等进行了表征。当Fe(NO3)3、NaH2PO4、CO(NH2)2的浓度分别为0.20、0.0015、0.10mol/L,反应温度为117℃,陈化时间为13h时,制备的粒子轴比可达3.3,且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窄,陈化时间短,产率较高。对反应机理、结晶助剂NaH2PO4的作用等作了初步研究。并测量了不同pH值时粒子的Zeta电位值,找出了粒子的等电点,与理论估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18.
以皮胶原纤维为模板剂,硫酸锆为锆源,掺杂稀土Nd元素制备SO42-/Zr O2-Nd2O3固体酸。通过TG、XRD、FT-IR、SEM以及N2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了制备条件对SO42-/Zr O2-Nd2O3固体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Zr O2-Nd2O3固体酸较好地保持了模板的纤维结构,添加稀土Nd元素能有效抑制晶粒增长,Zr O2-Nd2O3晶粒尺寸为5.1~11.6 nm,比表面积为63.96 m2/g;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SO42-/Zr O2-Nd2O3固体酸的催化活性,催化剂活性较高,重复使用5次,乙酸的转化率仍可达到85%,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水热法合成的Fe3O4为磁载体,合成了Fe3O4@TiO2磁性光催化剂。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TiO2均匀地包覆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结构。以Fe3O4@TiO2为光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MB)水溶液,分析了Fe3O4@T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下,MB水溶液在15min后降解率约为93%,Fe3O4@TiO2重复利用5次后,MB的降解率仍能达到87%。  相似文献   

20.
实验设计了H2S和SO2的制备及性质检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微型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在分别合成H2S和SO2的同时,能完成检验H2S的两个性质实验和检验SO2的6个性质实验,检验实验互不干扰,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所用的试剂量仅为传统实验装置的1/10~1/100.该文详细介绍了该微型实验装置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