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实施,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必须以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为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市民化意愿、满足农民市民化诉求。农民市民化是农民扩展自由、拓展选择集以提高可行能力的重要途径。农民市民化为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创造条件。农民市民化的规模和速度需要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财政承担能力相适应,农民群体分化速度要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群体分化的动态均衡。因而,在农民群体分化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分享。农民市民化和农民职业化是农民获得发展以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重要契机,所以应注重实现农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互动。  相似文献   

3.
农民职业分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产生不可忽视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等,而农民职业分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小农户生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农民职业分化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先机;农民职业分化扩大了劳均耕地面积,提升了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和附加值,从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建议通过优化各种制度与战略,以多种手段促进职业分化,并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培养农业经营大户和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4.
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不同转移就业形式的不同劳动力损失效应,建立了一个关于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及农业资本投入联合决策的理论模型,推导农户多要素最优配置行为的性质和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市场报酬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增加;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实际土地经营规模、资本要素投入之间的负相关性要弱于异地转移,与土地转出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弱于异地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释放农村土地,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群体分化是一个长期的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要鼓励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建城乡社会和谐与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与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一社会问题。提出如何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国家提出了将其转向职业教育,由职业教育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业大省湖南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继续扩大。从来源看,尽管农民增收途径多元,但却面临耕地资源稀缺、劳动力转移艰难、农业结构调整矛盾、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土地财产权不完善和农业补贴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产品价格,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等措施可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性化。农业经营比较利益偏低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方面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都需要有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因而,应设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协同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谁在种地 ———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描述了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严重,依靠妇女和老年人对土地的感情难以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由此导致的农业粗放经营、复种指数降低和撂荒现象,成为我国农业安全的潜在威胁。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并建议国家启动"农业后继者培训工程",培养大批新型的职业农民,从而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1982年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规模与分布、人口年龄结构、素质发展历程和现状。考察期内,农业劳动力规模先增后减,男性农业劳动力始终多于女性;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内的农业劳动力分布较为集中;农业劳动力呈现老化、女性化特征,且20-49岁女性农业劳动力占比超过男性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人口素质提升缓慢,与全国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不断拉大,新型职业农民规模不断增加。为此,从留住适量适龄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中国农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完整产权为特征的中国土地制度是否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基于期望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劳动力转移决策理论模型,并由此提出一个可验证的假说:土地租值的提升会增加移民的激励。运用1978—2011年的经验数据对该假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更完整的土地收益权和更稳定的土地产权通过增加土地的租值,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政策上意味着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以及构建完全的土地市场,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更高生产效率的城市工业部门,帮助中国经济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生产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抑制了农业生产,但通过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述三种效应叠加后,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产出水平下降0.77%,劳动生产率下降1.19%,土地生产率下降0.69%。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为应对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要素市场扭曲和空间失衡的角度探究了农业要素市场关联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损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要素市场具有关联性,农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会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降低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农业生产要素空间失衡会造成周边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损失,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资本市场扭曲的间接效应甚至超过了直接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全要素生产效率分解,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的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损失,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效率损失。因此,降低农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至关重要,发展农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降低农业外包服务成本,提高农业金融的可及性,是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市场发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营规模、劳动力转移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为基本理论假设,以江西省鄱阳湖区25个县区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面源污染呈正相关;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就业比重和单位面积耕地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面源污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苏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不力等原因,使得苏北农民市场参与能力、就业能力不高,收入也远低于苏南农民。为此,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苏北地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对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劳动力外流会使农村留守人1:7中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比重偏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农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推广。因此,应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转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危机主要指新生代农业劳动力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正常新老更替的现象。从负向方面来看,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危机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现代农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二是减弱农产品有效供给,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三是使得新农村建设面临主体匮乏威胁;四是对农村土地资源形成错配,亟待制度创新;五是冲击传统农村社会运行体系。从正向方面来看,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危机也同时为中国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减少农民”的历史机遇。国家应当鼓励弱质农业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构建起城乡间劳动力双向流动机制,培育新生代农业劳动力,着力促进农民由兼业化向职业化过渡。  相似文献   

18.
农户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因素解析:诱因及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中国食糖的主要原料,近10年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率约为6%,较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农户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土地因素及其交互项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土地质量、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农机培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专业化程度、甘蔗收入比重、是否平原、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地区哑变量对种植机械选择概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是否租入土地、新植面积地块质量和农业劳动力人均新植面积具有正向作用;总体土地质量与某些因素具有交互效应,而土地因素之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