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专业23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建环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建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构建创新平台及组织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升级线上线下活动等,形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参考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价值是合格认证与能力导向,在工程教育过程中以找问题为核心引领专业建设,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考量专业是否合格.同时工程教育要贯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的4年教育过程中,把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实践中构建了职业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构架,形成了能力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MPE-CDIO: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DIO是国外工程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结合自身独特的"三大"理念,提出了"MPE-CDIO"全新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以致力于培养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是国外众多工科院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工程人才.介绍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分析其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提出在人文类专业引入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创新能力的观点.在具体实践中,要从科学定位就业岗位、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法、革新课外培养、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知识创新、现阶段就业形势和新的教育目标为视野 ,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创业能力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模式、营造新环境、组织创业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重庆进入外企时代,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重庆高校应适应重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借鉴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理论,提出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5个要素构建培养过程的内部控制框架,提高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创业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主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力、科学的冒险精神、出色的管理能力、博采众长的学习意识、一定的社会实践.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应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创业意识;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强化大学生的"软实力";加强实践教学,缩小社会适应周期;培养创业型教师,打造创业领军团队;营造创业文化,形成创业环境;完善评价要素,实施创业考核;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8.
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规格是,既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特点。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多年实践教学探索了从人才定位;科学构建理论基础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高水平教学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从课内实践能力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实践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等经验出发,提出了土木工程人才更要注重厚基础、强能力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高等工科院校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GPP(Goal Process Performance)推行方法,结合工程教育实践教改,就如何培养、强化包装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工程化教育为主线,建立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工程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系列工程环境、营造工程氛围,为"工程化"教育奠定基础,初步形成了应用性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造心理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心理而言的一种心理模式。创造心理是多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有机结合,为了目标的集中与简化,把创新时的心理活动方式称为创造心理.实际上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包括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包括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判断,因此任何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受传统培养方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创造心理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发散性和灵活性、非逻辑性、对象的潜在性、发展性等特点。培养大学生创造心理的对策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科学构建知识能力结构框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造就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主旋律。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赋予新的涵义。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及认证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具备宽阔的专业视野、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针对普通高校在生源质量、教学经费、校园创新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从"改革培养模式、探索导学制度、组织创新竞赛、构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四个方面开展培养机械能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系统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原有教育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无法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工程能力.探索了CDIO教育模式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应用,在能力本位课程质量观的指引下,将课程实践项目和授课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改革旧的教学大纲,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这样能有效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待安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成长,安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有5个主要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开展面向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锲而不舍解决问题过程的磨炼、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顿悟、形成自豪感与树立从事职业的自信心。相应地把握其认知能力、学习方法等5个环节及其逻辑关系,对安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矿采深持续增加使开采难度加大,加之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发展需求,煤炭行业需要采矿工程师解决工程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巷道支护设计"和"采场支护设计"两项科研项目,激发学生实践创新兴趣,丰富相关创新知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工协作,提出创新解决工程难题的总体思路。通过申请相关专利、发表文章、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检验了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说明基于教学、教研和科研融合,尤其注重以科研为跳板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解决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实现"创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可行尝试。  相似文献   

18.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入门课程,在开展工程教育的院校适合采用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的CDIO教学模式。面对培养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更要把职业道德(Ethic)、志向(Ambition)、能力(Capacity)的培养有机统一到育人过程中,为此我们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基于EAC-CDIO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道德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剖析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结合地方企业定位和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以"四合"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企业-学生个体-教师"四位一体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为资源,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铸造民族进步的灵魂,为国家提供生生不息,旺盛勃发的动力,正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将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学校环境(校长、学校管理、创新氛围、教学评估),建设一支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教材的编制,学生选择自由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