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与时俱进,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特别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定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培养目标,学以致用,当前特别要突出"五观"教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要立足现实,把握重点,进行理论创新,当前特别要着重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民族院校对各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从总体上看,中央民族大学对各民族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成功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反对邪教。在新的形势下,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各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各民族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当前,此项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做好此项工作,要具有工程思维、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实现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工程化、战略化和特色化。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观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和处理好民族关系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民族观教育 ,着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通过教育要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做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  相似文献   

5.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也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民族院校开展深入有效的"四个认同"教育,既是民族院校办学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民族院校的"四个认同"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精心规划、不断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起系统的"四个认同"教育内容体系和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用有效的教育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独特性:即少数民族传播者拥有接近性特质;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的特殊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侧重点,显得与众不同;传播渠道中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史"等课程独具特色;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众既具备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的心理因素,又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传播效果评价以塑造"四个认同",赢得政治支持和政治忠诚,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作为核心指标,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汉族主体与清廷权威,民族诉求与民主诉求,保存族粹与借鉴西方之间的矛盾是"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缺陷."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与邓小平民族观有着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本文从民族大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与"两制"、各民族共同繁荣与保持港澳台繁荣稳定等方面,论述了对小平民族观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的新形势下,围绕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展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与引导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不容忽视。文章就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与引导问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文化化"和"政治化"并不是一对准确的民族政策导向分类.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民族优惠政策等都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对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当今需要关注的不应是它们的存废问题,而应是如何坚持、发展和完善的问题.中国的民族理论政策有着前苏联的痕迹,但从本质上讲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不是"斯大林理论".实践证明,尽管还有不完善之处,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但我们选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是成功的.认为现行的民族理论政策不合时宜,应另起炉灶,这样做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我们负担不起的.在理论研究上我们不仅应当重视他人的研究成果,更需要扎扎实实走自己的路,努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11.
从写作中空间符码的角度探讨女性文学在90年代末期以后发生变化的表现、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从“房间”经验写作到“酒吧”和“街道”经验写作,女性文学的姿态由封闭自足走向开放交流,现实生活的风景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说中,性别话语与性别关系的构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扩展、深化和激活女性文学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媚俗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义利观是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传统义利观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其精华部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在当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中,传统义利观不应受到全盘否定。现代文明应借鉴、吸收传统义利观,注以现代意识,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and”一词在英语文学作品、科技等其它文体中俯拾皆是。“and”一词看似普通,实则不然,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并翻译好实属不易。“and”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仅把“and”理解为并列连词,表示“和、与、同、及、又、兼”等义,并就此理解翻译出来,常常会词不迭意,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全面分析“and”语义并探究其译法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京"的本义是指古人为祖先建造的高大坟墓."都"是宗庙意义的衍生物,指曾经建有始祖宗庙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京、都的内涵从墓庙所在地向社会群落聚居地转化,从而获得地域上的意义.此后,京获得社会政治中心的意义;都逐步成为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系统中或低或高的一个层次.战国时,都成为区域性管理中心和大都市,并最终与京一道获得全国性行政管理中心即首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三个方面对中西名实观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强调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名实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说明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语言哲学具有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16.
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华夷一家"观念在元代中后期于思想领域所获取的主流地位,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月氏”读音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氏”,今有两读。本文通过对诸多史籍中关于“月氏”地理、历史的考察,并从音理、字形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以确定“月氏”应读为“肉支”。  相似文献   

18.
简要梳理以《诗大序》为主对“比兴”问题的传统认知,从朱自清对“比兴”的理解即发端和譬喻着眼,通过对三篇《国风》诗作的分析,指出“兴”句在结构上处于发端的位置与其统领全篇的功能之密切关系,“兴”在诗作中具有开篇的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入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过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20.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