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根本不相容的。当前,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腐败现象遍布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许多领域。而思想道德建设缺失,公共权力的稀缺性、代理性,封建社会陋俗和传统用人制度,官员升迁的"问责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新旧体制转轨,预防、监督、惩治等反腐机制不健全,官场"保护伞"使腐败官员难以及时被查处,是当前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依德治防腐,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干部自觉从内心不想腐败;依法治治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预防惩治机制;依群众反腐,加强公众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重典治腐,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依国际合作反腐,构建反腐败工作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在防治腐败的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它有助于控制权力、削弱腐败动机,减少腐败机会。以"制度+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防腐模式是中国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产物,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等因素造成的交易成本。科技防腐是一个交易成本最优化的反腐形式,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有利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度融合,网络政治的兴起与发展是必然趋势,它以相对低廉的成本直接影响并作用于最深层次的权力结构,推动科技防腐从以体制内权力控制和体制外权力监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双向发展模式向以体制内权力控制和体制外政治吸纳为主要特征的新双向发展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政治文化建设、民主组织机构建设和民主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能够让官员在内心形成自觉抵制腐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观念,做到"事前"预防腐败;加强民主政治组织机构建设,为权力运行编制周密的监督网络,"把权力关进笼子",做到"事中"监控腐败;加强民主法律制度建设,可对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进行严惩,对其他官员造成威慑,做到"事后"惩治腐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着反腐机构体制机制不顺、公民社会建设滞后、忽视抵制腐败的政治文化基础建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治理腐败的成效。应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反腐机制;加快公民社会的培育,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夯实廉政文化基础等方面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从而为制度化反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腐败现象有了新的变化,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积极探索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2005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败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反腐败战略的转变,即开始从过去的以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以主动进攻为主,从过去的以治标为主转向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主,从过去的以事后惩治为主转向以防惩并举、注重预防为主,更加注重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研究建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根据我的理解,反腐战略转变的关键是要抓源头、抓基础、抓根本.  相似文献   

5.
官员腐败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长期不满的一个社会焦点,是弱化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强大腐蚀剂。进一步加强反腐保廉的制度法规体系建设,使任何权力及其运行过程都处在阳光之下,受到制度法规的约束和监督,是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权力腐败、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措施。当前要建立和完善并使其法规化的反腐保廉制度体系,主要应有领导干部财产公开申报制度、对挥霍和浪费公款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持有外国国籍和"裸官"的领导干部的使用和监督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领导干部宣誓就职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做反腐保廉和遵纪守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6.
腐败问题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历史时期腐败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制度赋予的权力才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腐败问题的产生及制度预防,方可从源头入手,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7.
网络反腐是官方权力反腐主体与民间权利反腐主体借助网络互动沟通,共同监督权力运行,以预防、遏制、惩戒腐败的行为。目前,我国的网络反腐机制还存在着官方网络反腐作用尚待改革提升,民间网络反腐作用远未充分体现,网络反腐技术亟待改进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官方、民间、技术三个方面完善网络反腐机制,即提高质量效率,强化官方网络反腐功能作用发挥;提升素质能力,促进民间网络反腐功能作用发挥;加强技术利用,增强反腐倡廉实效。  相似文献   

8.
高校从源头防治腐败具有重大意义.防治腐败的着力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筑牢"四支队伍"的反腐思想防线;坚持依法治教,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坚持还权于民,加强群众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采取以下新举措: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校务公开,建设和谐校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共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权力寻租呈现出新载体、新形式和宽领域的特点.从权力寻租的概念人手,即政府部门或个人以公共权力为筹码获取自身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结合权力寻租异化引发的社会热点,如“神木房姐”“学术腐败”“教育腐败”,深刻剖析权力寻租异化的原因,如制度建设缺失、公共资源垄断、社会监督乏力和文化建设滞后等原因,期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预防、治理权力腐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现象。其中,秘书腐败作为主要类型之一,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性极大。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反腐新常态的背景下,对我国秘书腐败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做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秘书腐败主要由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公与私、权力与义务、内因和外因四重矛盾引起,因此,要从进攻与防御、内在和外在两大方面健全体制机制,以完善治理体系,为保持和引领反腐新常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促进了网络监督的飞速发展。虽然它存在着资源丰富、安全隐蔽和影响巨大等独特优势,但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不少局限性,特别是与制度反腐对接不够。要进一步发挥网络监督的功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督平台和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机制,使网络监督和制度反腐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反腐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选择。制度反腐是有效的反腐方式,其逻辑动因在于克服人性缺陷,目标诉求在于防范权力滥用,独特优势体现在稳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强等方面。高校开展反腐败工作,必须致力于制度建设。然而,高校制度反腐还存在不同廉政制度之间缺乏协调配套、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缺位、反腐败预警机制运行不畅、廉政制度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为提升高校制度反腐的成效,应建立健全利益冲突管理制度、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反腐败预警制度以及廉政措施落实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批腐败高官受到惩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和商业贿赂得到进一步治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反腐国际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的反腐败体系得以建立.这一切使中国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从以惩处为重点向以预防为重点转变,从经济、行政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要实现战略突破,还必须提速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打击对策的有效性和威慑力,提高制度执行的效率和社会的法治化水平.国家可以选出若干城市作为行政特区进行"廉洁岛"的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6,(4):65-69
中国传统刑法文化重视反腐立法,对腐败犯罪的规制范围广泛,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强调官员个人修养和法律平等。但是,其权力监督制约难以真正实现,官员特权使法律平等流于形式,对腐败犯罪的治理缺乏一贯性,片面崇尚严刑峻法的威慑作用。因而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存在诸多历史教训。当前我国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执行,做到有罪必罚,注重刑法之外的反腐配套机制建设,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反腐败教育,从而实现对腐败犯罪的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7.
王培军  蒋晓霞 《金陵瞭望》2011,(25):104-104
2009年以来.南京市工商局鼓楼分局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紧紧扭住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部位和环节.通过明晰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排查廉政风险、完善内控机制、搭建预警平台、突出监督重点、加大惩治力度等措施.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要求贯穿到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工商干部职T教育、培养、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针对性,不断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行政权力是公权力的核心。如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则腐败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必须从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入手,才能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在:正常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到位,政党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理想,社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司法监督机制难以开展。因此,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建立以合理设置行政权力,加快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其二,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垂直领导体制,扩大党内民主范围,完善民主党派监督的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其三,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其四,建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制度,打破司法保护,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在四大监督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是重点,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是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本文基于剖析王怀忠腐败案件,提出必须加强对各级党政负责人公共权 力的管理,建立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制度体系,以监督与惩治腐败制度管理公共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腐败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其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就要避免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保证权力的良性运作,并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分权制衡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各有利弊,只有将各种分权制衡机制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体现在社会权力的设置和运作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实现监督制衡权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