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适用房存废之争日益激烈,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定价问题广受质疑。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博弈经济行为影响到经济适用房的定价和供给量。本研究采用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演绎了经济适用房定价、供给量和政府补偿的收敛趋势,进一步阐释了限价房摇号随机配给机制可能造成的住房福利损失。结论是地方政府采取的激励强度和开发商的利润追求动力驱动了经济适用房定价过程,经济适用房不能废弃,并且供给量需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切实保障对经济适用房的住房边际效用高的群体购买,才能减少公共住房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作为国家向中低收入者提供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复杂的权利归属和保障方式问题。作为住房保障制度之一,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由于目标和定位模糊,现有规定亦囿于旧有理论难以突破,使得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得不到保障。因此,应当从理论上厘清经济适用房的权利归属和保障方式,明确其公私法上之属性,设计符合经济适用房的特殊规则,走公私法规则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路径。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住房保障的实际,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多元、多层次、动态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借鉴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经验,中国住房保障相关制度安排包括:扩大筹资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审核监督,提高保障住房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4.
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经济适用房是实现该职责的一个制度体现.但是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并没有实现其设计目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如何实现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目标?从政府、开发商、购买者三方博弈的角度,可以发现经济适用房制度失败的关键在于它造成了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由此产生的市场套利行为瓦解了经济适用房的制度基础.改革方向在于撤销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住房补贴制度,重新建立统一的住房市场.  相似文献   

5.
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为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全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投资额还是严重欠缺的,根本无法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需求。文章以陕西省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为例,分析宝鸡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土地供应、住宅产业化建设、加强和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等解决对策,以期对政府部门在经济适用房政策发展方面有所推动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端端 《南都学坛》2012,32(4):127-131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作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的两个基本方面,在河南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两者不断地投入市场,一些政策性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界定不明;寻租现象严重,使得社会福利倒置;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不适用",使得经济适用房弃购现象严重;经济适用房数量供求不平衡。廉租房的适用范围过窄;廉租房的保障形式比较单一;等等。需要政府部门在搞好住房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审查、公示制度,扩大经济租赁住房保障功能。同时逐步转变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保障模式,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实现保障性住房的动态模式。结合河南省实际,探讨良性的城市化道路和发展状态,来获得城市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制度和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有相同之处。本文研究了新加坡住房保障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经济适用房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新加坡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和相关部门在认识上的偏差及执行力度、管理上的欠缺,造成其供应过程问题重重,以至于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存废存在 较大争议.从和谐社会及包容性增长的视角审视,经济适用房制度有助于中低收入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消除住房权利贫困、充当社会稳定器,因此不能因噎废食,应进一步完善其制度设计,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论规范分析法,分析了其政治和经济学原因。认为政府职能的缺位,制度设计不够合理是当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诚信档案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总结现阶段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基本模式入手,分析了经济适用房建设中住房成本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穷人的居住权:基于人权的基本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穷人的居住权的实质,就是关于住房的制度安排能否取得利益表达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基于“居住权是基本人权”命题及其对于穷人的生存权的意义,必须切实解决好穷人的居住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既不“经济”又不“适用”的经济适用房并不具备对于穷人应有的道德关怀,应着力构建真正适于并服务于穷人的廉租房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制度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经济形势好转后建设进度明显加快。为改善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存在的供应不足、寻租行为和经济适用度低等问题,应尽快扭转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和政策性住宅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现行住房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现行住房供应体系存在无法有效解决特定历史阶段,个体保障对象支付能力动态变动与保障群体总量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没有有效衔接保障与市场间的关系等问题。共有产权住房作为一种运行机制,可以在需求导向型理念下实现保障对象支付能力与实物型保障房供给之间的内在统一,又使得实物型保障房与商品房的互相转化更加顺畅,进而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市场化运行。所谓住房保障市场化运行主要指实物型保障房获取土地、开发建设、销售方式以及保障房的租金与售价的市场化。在产权共有期间,保障对象是保障房的实际使用者,因此,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4.
保障房建设必须突破政府单一主体的传统供给模式。多中心治理作为一种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善治理论,对保障房供给机制的改革完善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目前中国保障房供给总量不足,覆盖面离承诺目标尚远,且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低效、低质等现实问题。构建多中心的保障房供给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由传统的单一供给机制产生的各种问题。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应主动转变职能,分散权力,将多元主体纳入保障房供给中,让属于市场与社会的各部门自主发挥作用,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相互信任、制约与合作的三维供给体系。必须调动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协作互动的三维治理架构。这样,不仅有助于完成住房基本保障的政治任务,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公共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共住房开发与管理模式,其共同特点对我国公共住房管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在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住房保障体制的前提下,加快公共住房的法规建设;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的政府投入;加大对住房的政策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特剐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民间组织及个人合作建房,创新公共住房供给模式,加快公共住房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限购、限贷、限价、增加保障性住房等行政性调控措施可有效抑制房价,但这些办法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利益.所以这些措施难以长久实行。采用累进式房产税可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成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器,并且可为地方政府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源.故累进武房产税才是长久之策。重庆、上海推出的房产税试点暂行办法,涉及面不够广,且没有采用累进式.因此对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矛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矛盾。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的农村住房45%处于浪费状态,但他们在城市的居住面积人均却只有4平方米。从农村来说,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回乡预期,建房潮留下的后遗症,农民工投资保值需求,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束缚等原因导致了农村住房过剩;从城市来说,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低端房地产市场供给之路不畅,政府公益性住房因数量有限无法惠及农民工导致了农民工城市住房短缺。在对农民工住房理论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市场与政府干预两条解决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的住房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大多数国家将之列为基本的社会政策而非纯粹发展经济的手段。新就业大学毕业生作为住房的"夹心层"群体中的成员,面临商品房价格高与自身购买力低的矛盾。长期以来,商品房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国家住房保障制度没有覆盖到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就他们的收入而言,也不属于廉租房的保障对象,因而需要政府干预,构建阶层化的住房梯度消费秩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以满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