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平天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巨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外国侵略者兵戎相见的农民战争,它在宁波和英法侵略者也有过一段直接接触、面对面斗争的历史。对太平天国攻占宁波期间的外交斗争进行探讨,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的外交斗争。本文试图对太平天国在攻占宁波期间所进行外交斗争以及宁波为什么会成为太平天国外交斗争的一个激烈地区这两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英国公使文翰(Bonham,S.G.)、法国公使布尔布隆(de Bourboulon,M.)、美国公使麦莲(Mclane,R.M.)等各国代表先后前往天京,开始了太平天国的最初外交。在此后的外交活动中,太平天国坚持“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的外交政策。对于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坚决不予承  相似文献   

3.
有关太平天国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外政治 ,史学界历来有拔高之嫌。实际上 ,天朝的基本对外政策始终是 :从共同信奉基督教出发 ,力图使“洋兄弟”在太平天国与清的对立中严守中立 ,并在一定程度上抱有协助灭清的希望 ;对不平等条约部分重要条款予以事实上的承认 ,局部的反侵略战争不够坚决 ,更没有上升为一种明确的反侵略思想和政策 ,传统“反帝”说是不能成立的。弱国无外交 ,符合民族利益 ,能与各国互利互惠、平等相处的外交思想的提出与对外政策的制订 ,国家的强盛是前提。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于清王朝的打击和影响,已有不少论著进行了研究,不过其着重点多在叙述当时发生的一些变化。本文拟就清朝政府方面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在财政、军事和外交上采取了哪些对策和措施,以及这些对策和措施产生了哪些后果,作一点探讨,以此求得更深入地从长远的历史过程中考察太平天国的兴起和清朝政府逐步衰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赫德与戈登     
赫德与戈登都是英国人,在太平天国时期,他们之间,合作得相当好。在中俄伊犁交涉时期,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后来,又和好如初。他们的关系好坏,都与中国近代外交息息相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论耆英的投降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耆英是中国近代投降外交的鼻祖。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著述中,他却往往被一笔带过,其罪责虽重却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耆英的投降外交及其理论作一番论述。一耆英(1787——1858),字介春,清朝宗室,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盛京将军。鸦片战争前后,他对禁烟、抵抗侵略一贯持消极态度。1942年3月,他被清政府任命为与英军媾和的钦差大臣,步入清朝外交舞台。从这时起一直到1848年春,耆英一直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全力从事投降外交。  相似文献   

7.
耆英是中国近代投降外交的鼻祖。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著述中,他却往往被一笔带过,其罪责虽重却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耆英的投降外交及其理论作一番论述。耆英(1787—1858),字介春,清朝宗室,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盛京将军。鸦片战争前后,他对禁烟、抵抗侵略一贯持消极态度。1942年3月,他被清政府任命为与英军媾和的钦差大臣,步入清朝外交舞台。从这时起一直到1848年春,耆英一直是清政府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8.
杜文秀回民起义政治纲领辨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影响下,发生于云南大理的以杜文秀为首的回民起义,是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之一。不少学者曾对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方面进行了探讨,撰写了大量文章。涉及到大理回民政权的政治纲领这一重大课题。史学界也有论述。本文特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太平天国”史料应当尊重史实 ,不以偏概全 ;重新认识“太平天国”在苏南的经营 ,对其失败 ,更应从“太平天国”的自身寻找原因 ,吸取历史教训。对后期的“太平天国” ,应在有所肯定的前提下 ,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与晚清外交崔萍李鸿章的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宦海沉浮而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臣,参与朝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权倾一时。他以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起家;兴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北洋水师;办外交调处大小教案.签订...  相似文献   

11.
透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海与太平天国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上海因为太平天国的兴起而加速了城市繁荣和近代化的步伐;太平天国因为未尽全力进攻上海、占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外武装势力积聚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在上海问题上,太平天国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是忽略了上海的经济地位,二是忽略了上海的战略地位。上海士绅一直视太平天国为劲敌,而太平天国领袖视上海为弹丸之地。中外武装势力从不被太平天国重视的上海"由下而上"逆向开始发力,兵锋直指江浙。曾国藩的湘军由上而下,李鸿章的淮军由下而上,太平天国在上下两股力量特别是来自上海力量的夹击下终于败亡。  相似文献   

12.
罗尔纲先生数十年锲而不舍地研究太平天国历法及纪年,细心排比,用翔实的史料证明了太平天国历法纪日干支、礼拜较阴、阳历"差一天"的事实;"差一天"的原因,则应该"悬而不断";太平天国纪年下限,应定为太平天国己巳十九年(1869)四月十一日。  相似文献   

13.
从建都南京直至该城被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前后统治南京达11年。除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外,南京在这段时间总体上发展停滞,受创甚深。这主要由当时的战争状态所决定,同时也与太平天国相关政策有直接因果关系。南京城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大起义 ,同时也是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太平天国对中西文化交流虽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又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甚至障碍。那种认为如果太平天国能够获取“改朝换代”的胜利 ,中国将加速实现近代化的推断 ,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从政府视角出发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著述主要集中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应对策略及影响。至于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总体上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研究共识;研究者需要勤于思考以强化意识;相关研究中仍带有革命史观的影响;相关资料有待整理挖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失败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当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儒家积极思想的背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矛盾性:他既反儒教又对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予以认同,他崇奉基督新教又对新教教义一知半解。这种矛盾性使太平天国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指导思想,没有在整个太平天国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对儒家传统思想和知识分子的排斥又使太平天国处于极为孤立的境地。而曾国藩却不失时机地打出了维护儒教和传统文化的旗帜,并且用儒家思想牢牢控制军队,把道德说教与儒家功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说,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外来基督新教对中国本土儒教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平军足迹遍布淮盐销售引地,从而对淮盐运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淮盐的运销才又渐渐复苏。  相似文献   

18.
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来看,史学界对史与论的关系问题始终没有处理好。我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不是无限拔高,就是曲意美化。而对它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往往视而不见。罗尔纲先生一生专治太平天国,成绩卓著。但在史与论的关系的处理上,也颇多失误。这和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政治气候有着密切的关联,不是哪个个人的行为。现在可以讨论这个影响整个史学界的关于史与论的关系问题了。  相似文献   

19.
祁门县沙堤叶氏宗族个案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徽州宗族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由此倒向清廷一边,不遗余力地捐资助饷、举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以及各个阶层之间关系的异常紧张,是导致太平军受到极大钳制从而错失徽州战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两次攻下嘉应州,对青年黄遵宪及其家庭造成了灾难性打击,但他对太平天国革命却没有太多的仇恨;相反他在感情上同情太平天国,而对清军则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极度的憎恨和厌恶。这种现象意味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太平天国民族革命的思想和嘉应州人民与太平天国将士特殊的感情,曾一度动摇了清政府在粤东的政治权威和思想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