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一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语言模因的形成,在充分理解符号学理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挖掘语言模因作为文化符号所带有的相应的符号意义,并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对等符号意义的语言符号.该研究使语言模因翻译行为不再局限于纯语言的范畴,而是基于语际交往的层面给予译者充分的翻译研究权利.这样一来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译者不仅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上能够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差异,而且会运用各种策略和翻译方法把原文各个层面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在译文中,以此实现意义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语际的交际活动。传统的交际观由于自身的局限不能很好地处理翻译过程中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三元关系。而关联翻译理论则把翻译视为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合理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文化语境观,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文化语境的研究理论,分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探讨翻译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语境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元系统理论在二语互译中存在的无法充分传达源语信息及保持译作特色的问题,提出了译者主动翻译法及其实践"三步曲"。该翻译法通过输入材料分析、思维转换分析、输出材料分析"三步曲"的运用,能有效消解翻译过程中译者以目的语为核心采取翻译策略导致的原作信息不充分、译作特色不鲜明的问题。而文化模式中的环境因素、译者个体经验差异和两种语言本身的因素是造成译者主动翻译法实践中的译者中心主义的主要文化因素。研究认为译者主动翻译法对翻译实践过程中忽略译者的主动性以及源语创作的丰富性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弥补作用,而了解了文化模式冲突则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翻译过程研究的心理认知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是揭示翻译活动本质的重要途径。由于大脑思维过程的不透明性,借助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实验方法和研究结果,探讨感知、思维、记忆、解决问题、语言使用与学习等左右翻译行为的翻译智力问题,可能有利于翻译研究心理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具有极为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中,作为源语文本第一读者的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准确传递旅游信息,而且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使译文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目的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相似文献   

9.
语义研究复杂多样,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翻译时译者的遣词造句看似是主动选择目的语中最恰当的句法结构来呈现原文语义,这一过程实则受到源语语义的影响.词汇的语义特征决定该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某些表层结构相似的句式其实深层结构存在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源语中不同语义类型的同一结构的名词短语时所采用的目的语句法结构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此差异表现出倾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切翻译工作始于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哲学诠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为这一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哲学视角。根据哲学诠释学,文本理解是历史性的,理解者的合理前见构成了理解的基本条件,在对文本理解的过程中,理解者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需动态地融合。翻译本质上是对源文本跨语言、跨文化的解释过程,译者不可能跨越源文本及自身的历史性,同时译者视域须与源文本及作者的视域调整并融合,译者解读源文本时产生的前见并非都是有害的,合理前见不可避免,并有助于译者对源文本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