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组织公民行为(OCB)是普遍存在于组织中而又被忽略的重要行为,它对组织和个人提高工作成绩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OCB理论为基础,探讨了OCB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及人员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现代金融理论,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因而其范式不能解释很多金融市场中的实际投资现象。随着行为金融学在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和争论过程中的发展,投资决策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投资者具体的行为模式。在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质疑与对比的基础上,行为投资决策理论发展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不仅解释了现实中许多投资经理的资产组合投资模式,并且广泛应用到投资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协调博弈作为一类特殊的博弈,在过去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协调失败和适应性行为两方面.针对Huyck等研究个体适应性行为的局限性,将近视理论和虚拟动态理论进行扩展.基于实验调查数据,分别找出适合低均衡组和高均衡组的自适应行为模型,同时研究单个个体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发现,对于低均衡组,虚拟动态理论是预测中位数最适合的模型,近视理论是预测个体行动最适合的理论模型;对于高均衡组,虚拟动态理论在预测中位数和个体行动方面命中率都是最低的,且大部分受试者基于近视理论预测行动的命中次数最大.该研究丰富了适应性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同时表明了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一致的重要性,慎重对待每一次选择并尽可能多参考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组织公民行为(OCB)对多种组织绩效评价变量和管理决策都有显著影响和预测作用,与职务内行为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本研究选择高职辅导员为对象,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探讨高职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效度,指出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预测组织公民行为。为我国正在进行的高职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学校管理特别是员工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TRA理论的品牌购买行为倾向前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构建消费者品牌购买倾向的理论模型,并在首次购买和重复购买两种购买情形下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购买某品牌快餐的行为来说,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品牌购买行为倾向最直接的前因,而主观规范是比行为态度更强的行为倾向的预测变量;品牌态度会通过影响行为态度进而影响行为倾向,品牌声誉通过影响主观规范进而影响行为倾向,品牌声誉对品牌态度的形成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理论模型在首次购买和重复购买两种情形下都是有效的,与首次购买者相比,品牌态度→行为态度→行为倾向这一路径对于重复购买者的作用更强,品牌声誉→主观规范→行为倾向的作用更弱,品牌声誉→品牌态度的路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理解组织行为:一个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经济学家在理性约束的条件下分析组织行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行为组织经济学。现代行为组织经济学在西蒙、莱宾斯坦、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把有限理性具体化为多重动机、公平和互惠等社会偏好以及过度信心等认知偏差等问题,并构造了相关的模型和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必将给今后的组织理论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75年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之后,间接言语行为尤其是间接指令这种语言现象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认识间接言语行为,如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以及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三大认知模型之一--事件域认知模型出发,通过其模型的两个主要因素:行为和事体来分析并解释间接指令,并且兼顾动态行为以及静态行为,对于重新认识以及理解间接指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亲组织行为,管家行为是指个体愿意克制自身利益追求以保护他人长远福利的行为。同代理行为不同,管家行为与利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些构念有所区别且对组织影响也不相同。在前因方面,管家行为的产生既受到个体特征、心理认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领导因素、组织情境和文化情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后果方面,管家行为对组织绩效、创新能力、员工的创造力等具有积极影响。未来,组织中的管家行为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1)明晰管家行为的内涵与测量;(2)精细管家行为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3)探究管家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4)构建管家行为产生的多层次模型;(5)推进管家行为后果的实证研究;(6)从员工—组织关系着手深入管家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六市1884名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文章对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网络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网络的认知及其与网络行为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总体适度;网络行为取向主要集中在工具性行为与情感性行为;性别、文化程度与地域因素对工具性网络行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情感性网络行为的影响;青少年的网络认知与网络行为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在5个县对商业性性工作者的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发现性别不平等与艾滋病风险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选择性工作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性行为规范及贫困女性化等有密切关系;不安全性行为与男女的资源控制、权力不平等有必然联系;女性对性和艾滋病认知低下是高危险行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辽宁省某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及层级回归分析,对组织信任、领导成员交换、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信任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员工反生产行为产生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组织信任与员工角色外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都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契约”是组织中一种隐性的联结员工和组织的心理纽带,对组织内部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主要指员工自发性产生的那些超越了组织的正式角色规范、没有得到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或明确的回报,但从总体上提升了组织的有效运作的有益行为。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契约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变量,不同履约程度下的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契约的晴雨表,对心理契约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岗位设计、员工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积极的文化分别是影响反生产行为的机会机制、预防机制、触发机制和规范机制,并且这四大机制互相制约,共同对反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应加强行为监控,优化工作设计;注重诚实性个性测试和职业、心理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薪酬与奖励制度要公平、合理以及营造积极的伦理氛围和伦理文化五个方面的反生产行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认为内动字不能带止词,但可以带转词,并根据内动字与转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把内动字所带转词分为四类:记处,记效,记行之缘起,记行之所同发。  相似文献   

15.
"多"和"少"作为一组反义词,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并不相同,以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本文首先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多"和"少"在使用中所体现的不平衡现象,然后对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多"具有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四种词性,而"少"只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词性的差异致使他们在使用中表现出种种不平衡现象。另外,语义场划分中的二值倾向和多值倾向的交叉、"多"所具有的特殊附加义及认知基础也是造成它们不平衡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复杂和根本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结合,在全球价值链( GVC)、全球生产网络( GPN)和全球创新网络( GIN)的框架下研究区域问题。本文整理了国外有关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多维度总结和分析了这三个框架各自的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构建绩效考核公平感对反生产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以新生代员工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258个有效样本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统计回归结果表明:绩效考核公平感对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契约违背在绩效考核公平感对组织指向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对人际指向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组织可通过完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高质量的雇佣关系等方式降低新生代员工的绩效考核不公平感和心理契约违背感,进而从源头上降低反生产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8.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中生的认知方式与焦虑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运用镶嵌图形测验(EF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361名高中生的认知方式和焦虑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认知方式和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场独立个体的焦虑水平较低。认知方式和数学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数学成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场独立个体的数学成绩较高。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流水”在现代汉语中直接位于动词前面做状语(如“流水作业”和“流水生产”)的功能源于明清时期“流水”的副词功能,“流水”作副词表“急忙”或“不断”之义,它是人们对流水从视觉的感知域建立起来的隐喻认知结果。也就是“流水”这个源域,其流逝的状态特征——“迅速、不断”直接映射到相似的动作之上。当这种特征不断突显,“流水”直接置于动词前修饰动词,则副词“流水”形成。但该副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弱化,说明词汇的演变并不总是一直虚化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