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外资零售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在对我国零售业造成不小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先进理念,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改革与发展.许多零售企业放弃了原有的单一百货商场模式,逐步发展为百货店铺、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相互组合模式,形成了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局面.但百货商场仍然是大多数零售企业的主导业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结合我国百货商场业态的发展过程、现状等,分析了百货商场业态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可供零售企业选择业态以及业态发展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零售类型研究:划分标准和定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主张“用零售类型”取“代零售业态”概念的前提下,结合国际上通用的零售业分类方法和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零售类型划分的大中小三类标准,并探索性地提出了主要零售类型的定义,以及《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零售业已经进入多业态竞争时期,业态选择已经成为企业、甚至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较为理性的战略定位,通过对20家上市商业零售公司绩效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了业态对零售业企业绩效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业态与绩效之间具有关联性,但影响不明显。而主成分分析表明:专业连锁、综合零售与百货商店有较高的利润率;零售企业多元化不利于提高资产利用能力;业态对零售企业综合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  相似文献   

4.
国际零售业态多样化与我国零售业态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业态多样化是零售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国际零售业经历了从单一的百货商店向多样化业态发展的历程.在此进程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尼系数和市场发育程度成为影响国际零售业态多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过程存在着业态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模式指导和尚未充分发挥各业态优势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政府和零售企业应共同努力,完善零售市场环境,提升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对零售业的创新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零售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目前我国零售业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兴零售业态的发展,本从分析制约我国新兴零售业态发展的技术原因入手,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竞争与共生:中国零售业态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2006年的统计数据,从零售业总量变动、零售各业态的营业面积变动、销售额变动、门店变动等情况,揭示中国零售业已经形成以大中型百货商店为主导,以专业店、超级市场为主体,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零售业态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百货业态和后发业态竞争与发展的市场结构状况以及零售业态结构演变的四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零售百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百强是中美两国零售业发展的缩影,通过对中美两国零售百强的销售规模、门店数量、业态结构、店效、人效等指标的比较,得出了中国零售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美国零售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等结论。根据数据对比和结论分析,认为中国零售业在发展中应该以市场机制为主体、以经营能力为核心、以比较优势为关键,建立专业化和多业态经营共同发展的零售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零售业发展史上,百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曾经的零售主导业态到与各新兴零售业态竞争并存,百货业一直是零售发展的主力军,而今,百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改,面临着跨国零售巨头与新兴业态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零售业态的演化规律,基于消费者成本和效用模型分析了零售业态的需求动力,认为正是不同消费者保留效用层次产生的零售业态需求,结合外部的零售业态供给力量,推动了零售业态的演化.不同零售业态的竞争实质是应用不同的成本组合满足消费者保留效用的结果,并应用该理论分析了零售业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零售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零售业的合并、重组,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出现,使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零售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促销策略的选择就显得十分的至关重要。在此就目前零售业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对零售业应采取的促销策略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成为大势所趋,但如何实现网络零售业务与实体零售业务的协同发展成为困扰企业决策者的关键问题。两种业务协同发展的本质是资源共享,可选择的协同发展模式有相互补充、相互独立、相互融合等类型。传统零售商在选择协同发展模式时,必须考虑原有零售业态、自身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等因素。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采用“自营”模式的专业连锁零售商。  相似文献   

12.
新零售之于零售系统变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而逐渐向供应链整合拓展,为了总结新零售的前期经验和把握新零售的发展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对其发展的多维逻辑进行审视。研究认为,深化对新零售的认识,狭义上可以理解为线上线下与物流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具有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特征,追求系统最优的高效化和低熵化零售模式;透视新零售的核心和本质,总体上新零售围绕人-货-场核心要素进行变革和重构,追求成本、效率、体验的本质;审视新零售的多维发展逻辑,消费变革和信息技术支撑为新零售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零售系统变革和供应链整合是其发展的基本逻辑,消费中心需求满足和高效、低熵零售系统是新零售的基础和目标;促进新零售的发展,总体上要坚持“小而精”业态与“大而广”平台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新零售生态体系,要注意把握好成本、效率、体验相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首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可持续性;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相协调,在时问和空间上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动态适应;从行业结构、行业资源、行业抉择三个维度上构建首都现代零售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等城市零售商业在后WTO时代面临着大城市零售商业企业的强大竞争,迅速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对它们的发展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要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对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水平以及与大城市零售商业企业合作,来共同致力于中等城市零售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零售是互联网与零售业融合发展的一种零售业态。在零售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零售本质出发研究了网络零售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发现,网络零售是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升级,运用互联网提升供需匹配效率而产生的,其交易环节呈现出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内容信息化、交易组织去中间化与再中心化的特征;网络零售的效率提升来自技术创新下的供求关系变动带来的供需边界拓展、供求关系重塑、分工协同效应与一体化发展;网络零售的虚拟性特征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瞬时化的需求,信息化水平不足以影响零售效率,组织形式平台化趋势容易导致垄断的出现,因此网络零售未来要通过打通实体要素与虚拟要素边界,推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打造零售社群,加强对垄断与信息不当使用的规制,以提高供给质量,识别消费需求,进而推动零售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零售药店面临新的竞争形势与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对零售药店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新医改对零售药店带来的影响与现阶段我国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现状,主要从监管和药店自身两个角度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广义零售业态为视角,基于CSSCI近十年的文献为基础对我国零售业态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零售学者对整体零售业态、超市业态、百货业态、购物中心业态四个方向在业态营销、业态经营与管理、业态创新等几个研究主题的研究已相对成熟,而对于其他诸如商品零售的专卖店业态、专业店业态以及餐饮零售和服务零售各业态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新的零售业态的大量涌现使得目前我国的零售业态研究已跟不上零售实践,原有的零售业态研究较多停留在以商品零售业态为主的狭义范围之内,一定程度阻碍了整体零售业态研究的宽度和深度。零售学者应扩大零售业态研究的方向以及增加传统业态研究的主题内容,使我国零售业态理论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8.
从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内涵和开发的意义出发,结合吉林省商业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所具有的优势,从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扩大企业规模、选择合适的品牌开发方式和产品项目等方面提出了自有品牌开发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连锁零售业虽然销售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外连锁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等问题。合理扩大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既是完善自身发展、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外资企业冲击的迫切需要。在分析中国连锁零售业现状和并购效应以及评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是获取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连锁零售业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