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力方 《现代交际》2011,(11):66-66
如果“个体行为受到社会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基本假设,那么,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说是具有现代性和可本土化特征的,他所提出的“形式社会学”跳出了有机理论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性两个范畴,成为了一个可普遍认知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虽然这个学说带有哲学的色彩,但是抽象社会形式这种普适的思维方式对于社会学的本土化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很长时间以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遵循着一套默认的"正统"假设。这套自成体系的假设规定着经济学的写作模式,为经济学模型提供合理化解释,同时,也使得对于其他假设可能性的思考一度成了经济学中的"禁忌"。作为信息经济学奠基人之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A.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以他著名的"柠檬原理"蜚声学界,但他却有着一个更高的学术梦想:根据凯恩斯《通论》的精神,创立心理—社会—人类经济学(psycho-socio-anthrop economics,简称PSA经济学),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经济学模型中,探索经济学理论新假设的有趣结果。本文在介绍阿克洛夫主要学术作品的基础上,着重对PSA经济学中的社会学假设进行分析,并对PSA经济学的发展潜力以及由其引发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做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中 ,许多社会学家将情感控制作为分析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社会行动或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并以此回答了“社会为什么是可能的”问题。挖掘和整理社会学家们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把它摆到社会学理论中的应有位置 ,有助于为我们研究社会学找到一条“被遗忘”的理论线索 ,并开拓新的社会学视域。在对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视角 :情感控制是否必要 ;情感控制是否可能 ;情感控制如何实现。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一、情感控制是否必要在情感控制是否必要的问题上 ,存在着情感控制与反情感控制两大对…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犯罪的多因素分析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由于因特网走向普及 ,计算机犯罪问题浮出水面 ,开始受到广泛重视。计算机犯罪作为新世纪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理应也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历史上 ,工业化引起的犯罪浪潮曾刺激了1 9世纪美国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在高等院校 ,比如中西部的芝加哥大学、西部的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都新建了社会学系 ,开设特殊社会问题方面的课程 ,第一门社会学方面的功课就是犯罪学。这样 ,对犯罪的研究 ,也像对其他社会问题的研究一样 ,成了理论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尼 ,1 988:42 )。今天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 ,我们也为信息化社会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传统由来已久,但这并不等于说社会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反实证主义同样在社会学中有它的地位和历史。实证研究不等于经验层次研究,它是一种方法论,既有对理论层次研究的要求,也有对经验层次研究的要求,假设—检验是它的核心。实证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决不可把实证研究方法简化为问卷调查方法。作者由此指出,当今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化、学科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刘安 《社会学》2005,(2):11-16
在安东尼·吉登斯看来,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其实是对现代性研究的发展,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韦伯五位经典社会学家所处时代背景及他们思想与理论的一次考察与梳理,以期廓清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经典社会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理解,决定了其理论发展的方向及其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专业化中断”是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者考察了两种观点,认为它们未能揭示中断过程的全貌。从微观与宏观结合上,作者运用系统分析展开了中断过程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与人的选择,勾挑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结构因素:社会学范式转换、外来模式的影响、展开理论的探索,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学理论转型的讨论。对中断的历史分析,揭示了学术争鸣、中外社会学理论选择、对重大发展问题的正视,是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和建树的基础。作者强调,重述历史是一种理论行为,是对中国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学再认识,这一反思使人看到了经验研究所看不到的历史,看到了经验分析的局限。反思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学若深入理解和反思现代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三十年来社会转型和建设的过程,仅靠社会学的学科化和规范化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能仅仅依赖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摹仿和移植,不能仅仅依赖未经理论准备和反思的单纯的本土田野调查。我们必须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和诠释社会学前辈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以中国经验本身为基础,摸索现代中国的可能性出路,从根本上再造中国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精神气质。本次研讨通过对严复、孙本文、梁漱溟、、吴文藻、费孝通等社会学前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进路的考察,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特质和思想传统,并呼吁社会学界大力开展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与时代背景互动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一些有关现代与后现代的基本理论问题。后现代理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复杂的社会变迁的产物。这些杜会具有非组织化、知识化、身份认同分离化、知觉影像化等特点。后现代理论正是基于对这些变迁的理论认识,重视对文化、话语、大众传媒的研究。经过去伪存真,后现代理论是可以对社会学的理论批评、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10.
1.经验和理论的青年研究历史在今天的青年研究的学科内外出现了各种青年概念,然而往往不知道它们的历史根源、起初的意义和局限性。有很多原因造成这些现代青年少年概念和理论起初建立时所带有的阴影。在青年研究上缺少实际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联系的问题也许是导致很多科学上的弱点和错误解释的原因。简单地勾勒一下,青年概念可以通过理论青年概念和经验青年概念之间的区别而和社会历史相联系。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区别社会史和科学史或知识史的方式。在较为详细探讨中我们知道认识论是基于更为高级的假设之上的。战后认为青年概念就是指十几…  相似文献   

11.
郑杭生先生在《也谈社会学基本问题》一文 (郑杭生 ,2 0 0 1 )中 ,对我以往关于社会学基本问题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谭明方 ,1 996a、1 996b)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撇开学见的不同 ,郑先生这种勤于研究、孜孜不倦的精神的确使我感触很深。学术的问题 ,确实只有经过学者之间认真地不断辨析 ,才可能真正渐渐地明了。仔细拜读了郑先生的文章 ,觉得郑先生提出的问题的确都非常关键且十分重要。但是 ,郑先生文中对我以往观点的指正 ,尤其是对我使用的基本范畴的评析中 ,我认为存在明显误解我原有之意的情况。另外 ,郑先生文中对社会学基本…  相似文献   

12.
谭明方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谭明方 ,1 998:2 3- 4 6 ;并参见 1 996a ,1 996b)一文 (以下简称谭文 ) ,与以往相比 ,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他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并对我的有关观点多次作了评述。和过去一样 ,我欢迎这样的学术批评和讨论。我一贯主张 ,在学术问题上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这不应影响学者之间的友谊 ,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学术领域和非学术领域。如果在学术讨论和批评中掺进种种非学术因素 ,或者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影响学者之间原有的友谊 ,在我看来 ,都不能认为是适当的。正是本着这种精神 …  相似文献   

13.
一(一)对“经济社会学”内涵的重新认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经历一定的历史过程。熊彼特是“经济社会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在《经济分析史》中提出“经济社会学”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经济制度”的科学。但熊彼特的“经济社会学”更多地强调经济,而与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学并不一致。即使就经济学而言,“经济”制度最初指罗马社会的家庭管理(“Oikos”);而熊彼特的纯粹经济学概念则过于狭隘。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线性的,而是经历了无数曲折和往复,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各个时代的基本假设和定义。对于“经济社会学”自身含义…  相似文献   

14.
比较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包智明本文首先论述了迪尔凯姆、韦伯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对比较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了在比较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几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比较社会学基本性质的认识。本文认为,比较社会学应借鉴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哈里森·怀特的“市场从哪里来?”一文在经济社会学的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怀特从社会学的视角对经济学的基础领地——市场——进行了结构主义的重新构建。然而,该文发表至今已整整四分之一世纪,社会学界对怀特市场模型的理论探讨却甚为有限。本文尝试深入到怀特建构生产市场模型的整个过程,重新疏理、解释模型的构建逻辑;探寻该模型与经济学、社会学(尤其是社会网络理论),以及自然科学(主要是物理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渊源;探讨怀特的市场理论在理论假设、模型表述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对模型进行改进与完善的部分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马骏  温明月 《社会学研究》2012,(2):86-108,243,244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普遍面临着如何提高治理水平的难题。本文从财政社会学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研究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汲取方式对治理水平的影响。作者首先梳理了财政社会学中存在的一个隐含的理论假设:只有税收国家才能实现好的国家治理。然后,运用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财政社会学的这一理论假设是成立的。一个国家税收国家的特征越强,其治理质量就越高;反之,税收国家的特征越弱,或者租金国家的特征越强,其治理质量就越低。这一发现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国家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艺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的介绍,明确了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树立艺术社会学观念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艺术社会学视野下如何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关注等方式实现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目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理论与研究假设(一 )问题与理论背景在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层的基本问题 ,因而使得有关社会理论的研究重现活力 (倪志伟、① 马修斯 ,1 998 1 996)。笔者曾撰文从阶层间相对关系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在制度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 ,即阶层间相对关系模式的“再生产”是其主要的特征 ;在经济机制发生极大变革的制度转型过程中 ,原有的再生产模式仍然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 ;这种再生产的关系结构在改革前…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家庭研究的历史及近年来的动向日本的社会学研究大约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而专门的家庭社会学研究大概已有 70余年。在日本社会学界 ,家庭研究与村落 (农村 )研究一起是最早开展实证研究的领域。论述介绍日本家庭社会学发展史的文章和报告已有不少 ,笔者 1992年在杭州举行的“日中家庭研讨会”发表的论文 ,就是这一问题的专门报导。本文则是以上有关报告的总结和发展。本报告特别要强调的是日本家庭社会学研究发展的三个时期 ,把握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视角和研究方法的转换。表 1对各个时期进行了划分 ,并整理了不同时期的“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拨乱反正使中国的社会学开始了重建的过程。十年中,社会学以后来居上的姿态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今天,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更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社会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值得每一个社会学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