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统道德思想及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能山 《船山学刊》2008,(2):229-231
中国古代道德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内容。其精华大体可归纳为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的道德职责、政府的道德职责五个方面的思想。中国古代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仍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它有超时代性特点,可以为现代社会服务。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道德素质越来越被更多的关注。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它为大学生主体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它为大学生道德情感孕育提供了思想源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感恩情怀和生命责任情怀。它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协调机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和道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潜道德是隐藏在大学生正式道德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利益心理和认知偏差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缺陷、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等客观因素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掌握丰富的道德理论,但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德性是通过实践养成的,大学生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获得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美好德性的培养才得以可能。加强道德实践这一关键性环节,找到适合当代大学生德性培养的现实路径,使大学生把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践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道德教育引导人、塑造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内容.以自律精神为本质的儒家"慎独"思想与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结合能培养大学生形成"慎独"网络道德人格,它以"慎分辨、慎反思、慎言语、慎行为"为主要内涵,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络行为主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杰 《学术论坛》2007,30(6):198-201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因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不仅仅要让学生知晓和践行道德规范,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和处理复杂的、前所未见的道德困惑问题。而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除要解决他们对道德的根本性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外,还须解决他们对道德事件中角色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汪雪娇  丛大川 《理论界》2014,(3):189-192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状况亦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在道德境界上缺乏奉献精神;在道德实践上偏重物质享受;在道德观念上以个人为中心;在道德理想上表现为理想追求较低。导致少数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观念冲突的社会现状、脱离实际的学校道德教育、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德育、独生子女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应对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对策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改变道德教育理念、采用道德内化方法、营造培育美德的环境、健全道德的奖罚制度。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人性长期以来就是人们自身研究的重点。全面省思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研究道德及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人性是道德的根基,道德是人性的核心,将道德教育放在人性视角下进行诠释才具有意义。道德教育作为一门提升人生境界和德行品质的学科离不开对人性本质的探讨。在思考如何建构人性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到赋予传统"德"文化以时代特征,丰富对人性的认知,重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加强道德教育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9.
戴岳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35-38
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是一切道德产生的源泉和基础,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念在生命过程的经验、感受、体验中不断地生成。学校德育长期以来的低效,源于道德教育与生命世界的疏离。大众文化流行的关键在于关注了人的生命世界。学校德育应该重视对生命世界的关怀,从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意志出发,争取其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引导其乐于接受道德教育,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人性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耻感文化具有极强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它有助于化解当代道德教育困境;有助于化"他律"为"自律";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恢复耻感作为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的历史地位,实施有效的耻感教育,抓好知耻环境建设,以巩固当代道德教育的文化学基础,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客体指道德文化信息,是德育目标的反映与体现,需要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调整自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政治化倾向严重;缺乏层次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开发高质量的、供主体接受的、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活跃的道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知识储备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其教育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大学生性教育问题尤其是性道德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界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原因分析,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学术探讨中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该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和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意义上,这种研究体系是不完善的,因为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原因不仅包括现实依据,还应具备理论支撑。大学生作为"现实的人",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可以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入手,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中探知。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儒家伦理型文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本文从具有时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入手,提出加强道德教育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有与和谐社会相同活力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继承儒家文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德育必须应对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化价值并存、道德相对主义与“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负面大众文化等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就成为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高校在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能力的过程中,应确立基本原则、寻求有效路径,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动者”,凭借自身的道德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新出现的道德问题,自觉担负起构建道德中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李美旭 《理论界》2006,(6):136-137
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基础素质教育,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道德内容及道德要求,按照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规律,培养青少年在其特定的人生阶段中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需要把握的另外几个重要问题是,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与层次化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青少年基础道德教育的重心即角色道德教育问题和解决社会道德规范紊乱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道德教育突破口在于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在于提高个体的道德自律性;对大学生道德自律性的培养必须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更新观念,加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网络的互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  相似文献   

17.
宋鹏云 《河北学刊》2012,32(5):251-254
杜威于早期著述《道德教育原理》中阐述了其道德教育思想,认为"道德教育"是指受道德约束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成果的产物。本文围绕杜威思想中的道德培养以及教育行为与道德的关系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杜威德育理论的完备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学术论坛》2006,(12):195-199
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是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需要,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新体会、新成果。它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就是通过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大学生体验道德关系中的多种角色,领悟相关角色的内涵和道德需要,实现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的转变和飞跃,从而促进他们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20.
理性向生活回归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导致道德教育的失真,远离了生活世界,终将走向虚无。所以,道德教育应该走向生活世界,使我们过上一种真实的、完善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