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姿、异彩纷呈,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民俗文化又成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林芝市鲁朗小镇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田野调查,分析民俗文化在鲁朗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发掘、开发民俗文化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思路,为鲁朗小镇乃至其它地方的特色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创新是体育特色小镇快速成长的不竭动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创新是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信息平台、挖掘需求潜力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分析了体育特色小镇产业数字化创新的动力;在进一步分析江苏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江苏应从打造特色文化、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和加大数字化传播力度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驱动体育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而对他们的发展机会则鲜有关注。借鉴国际经验,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体系。通过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培训服务,能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从而推进公共政策从保障失地农民生存转向促进失地农民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的调查表明,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农村的产业振兴、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的就业增收,但也存在滥用特色小镇概念、盲目建设问题,并且多数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化基础较为薄弱,运营过于依赖乡村旅游,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产生了房地产开发倾向。应深刻理解中西部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农业特色小镇的性质,厘清政府与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色小镇概念,建立更清晰、可量化的特色小镇创建和认定指标体系,科学开展特色小镇的评定和管理工作,推动农业特色小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融合发展原则,严控房地产开发,促进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城市与乡村,小镇往往是兼顾二者特点的一个空间单元。特色小镇作为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产物,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到生活之美,从而将小镇生活美学的营造与体现作为摆脱千镇一面的重要抓手成为了重要的命题。文章以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的四川宜宾李庄镇为例,以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这两类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特定的场域下,特色小镇生活美学如何在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彼此互动中被建构。本文认为,被建构出的具有“他者性”的李庄生活美学并非一个极其精巧的文化符号,而是在“异质景观”与“日常生活”的不断互动中的产物。总而言之,特色小镇的生活美学的“他者性”建构并非一个静态的环节,而是需要深入日常生活之中进行动态化的把握,不能在对某一特色小镇进行生活美学建构时忽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诉求。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新探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劳动力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激发特色小镇发展活力,加快特色小镇城市化进程。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劳动力供给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通过加大劳动力资源开发力度、降低雇佣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培养产业需要的本土人才和完善公共设施和休闲配套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1日,三部委提到将在2020年的时候,培育出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年10月份,住建部公布了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名单,山东省有7个小镇入选;2017年8月份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中山东省又有15个小镇入选。本文从介绍特色小镇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建设的基本原则入手,结合山东省特色小镇的发展和培育现状,探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以期能够对山东省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珈  花晨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222-227
特色小镇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相结合,打造出了适合居住与休闲的空间实体产业,特色小镇自身具有的本土文化特色,既可以促进地方产业的绿色转型,又可以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特色小镇的创建与发展,离不开人才、技术、资本、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文化设计与文化注入,这样才能使特色小镇在创建过程中具有价值认同和文化凝聚力。本文在阐述特色小镇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特色小镇在开发的过程中与旅游产业、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确保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是其发挥战略作用的关键。深刻领会国家政策意图、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建设的本质内涵,至关重要。特色小镇建设,特色产业应是建镇之基,人的城镇化是建镇的落脚点,而文脉传承则是特色小镇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10.
缺陷与重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权益丧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行制度在目的、程序、补偿等方面存在弊端,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在制定与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时,应当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的农村改革,使得我国“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中心,是重中之重。湖南省农村30年改革发展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就是:农民增收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线。论文从总量、结构、阶段性、差异性和政策效果等角度回顾和分析了30年来湖南农民收入的演变和现状,得出转折点上湖南农民增收不容乐观,因为:中国经济大背景下农民增收难,粮食大省农民增产不增收,务工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不大,农业基础薄弱,贫困面还很大。因此,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市民化;深化农村市场改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财政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建设者、管理者和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民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但是由于受众多农民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开展提高入城农民就业能力培训的“阳光工程”。通过对云南省某些地区实施该项工程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该项工作的结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政府的定位。政府应该是推动者而不是具体实施者,应是各类资源的组合者和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督促和服务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大量的耕地被占用,随之产生了大量"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分"的"三无"农民。历来以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一旦失去被他们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他们的生存状态怎样?社会保障怎样?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必须正确、积极地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实现再就业,让他们安居乐业,从而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庆市农民的阅读情况调查发现,农民整体阅读意识不强,几乎没有农民有每天读书的习惯,对阅读缺乏正确的认知,也舍不得花钱买书,女性阅读状况落后于男性。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出版社根据农民使用满足策划选题,传媒机构消除“传媒歧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加强农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营造农村的阅读氛围;此外鼓励学界做更多的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尽管呈上升趋势,但其增幅却日趋递减,而农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则是绝对下滑趋势,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地位并未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的弱势地位目前仍然存在。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的措施包括:(一)贯彻城镇化、一体化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的组织创新;(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四)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民的融资环境;(五)加快改革行政体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运作机制,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综观农民收入的现状、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等五方面困难,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何国长 《兰州学刊》2004,(6):130-133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领域的重大创新,通过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利用产业化推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吉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这一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成为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工作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所亟待解决的。以此从实地调查着手,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再就业意愿,并提出了解决吉林省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对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体,其主体地位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信息化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结,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是信息化在农村的发展目标,信息化在农村的发展要以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为基础,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信息化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此推动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