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434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219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识同是决定同义词辨释优劣高下的首要问题.在认识"一义相同"是同义词识同的标准后,就要解决如何识别一群词"一义相同"的问题.不少的研究者曾提出许多识同方法,但都由于不明同义词的正确界说和误解等义词而不能成功.事实上,从词义的相同程度,同义词可分理性意义等同而附加意义有异的异称词和理性意义有同中之异的一般同义词. 对前一类,可围绕异名别称,用"同一概念"和"同一对象"两种识同法;对后一类,可围绕一个词义的主要、基本部分相同,用"浑言通义"识同法;还应该运用可共用于这两类的文献训诂材料识同法、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  相似文献   
102.
文化转型语境中的历史叙事与本体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真正走向繁荣发达则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这些历史题材小说的内部构成,包括了"传统型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三大板块.就纵向来看,大体经历了"爆发期"、"过渡期"、"多元复合期"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3.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4.
回顾农村20年的制度变迁及改革创造的巨大绩效,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为主线,可以寻见改革存在路径,即:扩大农民自主权。从经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理论角度看,“扩大自主权”这一基层进化的经验经由系统的作用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创新,有助于组织群体的系统转换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以路径效应──政府与农民的互动(自下而上的自发创造与自上而下的自觉选择的互动发展)──拓展积聚了由农民个体自主权扩增而导致的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现实地看,这一路径必将成为实现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现代化的最动态的增效源泉。  相似文献   
105.
鲁迅小说的社会杂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用巴赫金有关长篇小说的话语理论和福柯有关话语权力的思想,对鲁迅小说作了新的解读。从整体上看,鲁迅小说以鲁镇和未庄为中心,构成了一个社会杂语的环境,其间六个层次的话语的运动,体现了世纪初处在流动、变化之中的乡土中国各个话 语集团较量的实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话语集团:被剥夺了话语权、以他者话语为自己话语的“失语”的人们;尚未掌握话语权、只能以反常或疯狂的形式出现的代表新兴话语力量的“独语”的人们;处在传统话语与新兴话语张力中的“双语”的人们。鲁迅正是通过上述各种话语力量互相消长、互相激荡的运动的揭示,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忧虑和对传统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6.
论二十世纪我国的汉英语音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赵元任等学者已经开始对英汉语音的异同进行研究.自那时起,英汉语音对比成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发音语音学、音位系统构成、语流中的音变、音节、音高体系以及重音和节奏等七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成果为英语和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对比分析,但也有一些成果是对英语和汉语主要方言的比较,个别成果从历时的角度对英汉语音的异同进行了讨论.尽管我们在英汉语音对比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靠实验手段的研究十分不够,生成音系学的汉英对比也尚无人涉足,语音对比的成果推广以及语音对比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研究的结合更需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07.
《庄子》寓言的以文为戏,是对以文为史观念的反拨与颠覆.其丰富奇异的叙事性想像,是对抒情传统主导下的诗人艺术想像的重要补充.其诗入小说的成功实践,是小说史上的创举.《庄子》对我国古代小说及其理论的民族传统和审美特征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8.
爱生之道:金庸小说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武侠小说离不开格杀打斗,但金庸小说却讲究生活情趣,反对残忍暴力。这使充溢着一种生命气息的金庸小说蕴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它来自于金庸作品里的"爱生性",通过这一原则,金庸小说成功地建构起了一种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9.
淮南节度使高骈在史书中一直被认为"惑于神仙之说",通过对崔致远<桂苑笔耕集>考察,却发现这是淮南节度使实行的一种改革.它的目的是克服唐王朝军政、财政全面崩溃的困境,使其走向完全独立化."妖人吕用之之党"其实具有下层商人的特性,而且跟扬州周边有盐铁专卖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是改革的旗手.促使他们灭亡的原因就是当时各州府互相斗争的状态的持续,这到五代十国时也成了诸势力的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110.
明清易代之际的大学者张岱,一生以气节自重.他避居深山,以著史寄托故国之思,实现经世抱负.其史学著作在选取人物时,推重德行,不以成败论英雄,甘为小人物立传,并本着"事必求真"的原则,力纠"为尊者讳"之偏失.张岱的行为操守及史著修撰是对"三不朽"思想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