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1.
刘会 《城市》2012,(10):48-51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及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航空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场不再只是航空运输的节点,而成为集聚和辐射人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航空口岸,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随口岸建设和发展有所改变,进而演化成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临空经济由此产生。临空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兴经济形态,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黎明 《经营管理者》2012,(6X):379-379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之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建设一个高度道德的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归宿,而情感作为维系人类的纽带,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归宿,不仅包括对自身感情的关注,更包括对他人的同情同感,以及对正义的追求。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找寻道德情操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胡茜 《城市观察》2012,(4):75-82
生态问题是世界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全球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各有特色,效果显著。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北京可以借鉴三大世界城市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生态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博弈理论,提出北京要解决生态问题,为建设世界城市扫清障碍,需要从都市圈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即要进行区域生态合作建设,具体的对策是改变思想观念、强化政府作用和建设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北京和天津的"大城市病"问题以及河北作为京津冀的发展短板问题,均要求京津冀拓展发展新空间.笔者从经济增长、 结构优化和区位条件3个方面分析出下一步京津冀应该拓展的发展新空间是保定、 廊坊和沧州,并指出了三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强调京津冀发展新空间时要联合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人才支撑、 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运用为信息时代中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运用及其空间外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以中国285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运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运用通过反馈效应放大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果,兼有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考虑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运用驱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效果是稳健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上,互联网运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知识存量,利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复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发现对于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入认识互联网驱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常瑞祥  安树伟 《城市》2015,(3):14-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和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而交界地带的协同发展则是重中之重,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以首都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津廊金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合作补偿区的发展为例,探讨河北与京津交界地区如何通过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邓正来教授开创性的在国家的视角中引入市民社会这个维度作为当今中国困境的解释模型,倡导国家和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但这种分析框架依然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扩展体现出几种方式:城市商贸功能回归重塑商务中心、城市更新催生旧城的"新天地"、中心区土地置换促成郊区"卧城"矗立、试验政策和大事件拉动城市发展新区、跨域资本引入促进开发区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发展、边缘地区的城市化催生"城中村",乡镇工业化使"村中厂"滋生,会议休闲化使"度假村"在乡村开花,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向生态脆弱区挺进。基于城市功能成长的城市形态演进,带来了城市功能在城市地区的过度集结和在农村地区的碎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黄河"几"字弯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黄河"几"字弯区域面临诸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核心城市带动能力较差、主导产业同质性强、政策协同程度较低、市场化水平较低、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稀缺等困境。为此,黄河"几"字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培育太原都市圈和呼(和浩特)包(头)都市圈,加快资源型经济区域转型,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网格化"交通运输空间格局。同时,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模式,逐步提升对外开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深度贫困地区多位于地势复杂的偏远地区,远离城市和经济增长点的辐射,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仍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可行能力视角,从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和个体层面三个方面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致贫机理,并基于贫困陷阱的生成机制理论解释可行能力提升对长效减贫的作用,并从如何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治理的精准度等方面探索构建持续减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