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9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519篇
劳动科学   57篇
民族学   388篇
人才学   75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1764篇
理论方法论   308篇
综合类   4245篇
社会学   487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889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对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来说,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资源耗散结构的形成与约束,始终是国家政权建设和完善基层治理体制绕不开的问题。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并随后大规模向农村输入资源,但一个新的资源耗散结构的形成,蚕食了国家输入的各项资源,使乡村治理陷入新一轮困境。要完善基层治理体制,实现国家与基层社会、国家与农民的有效对接,关键在于改变资源输入体制、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村中间阶层、增强基层社会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详细梳理西村张书记生命历程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将张书记的个人生命历程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探讨了宏观社会背景、社会力量对张书记个人生命历程发展的影响,同时也阐述和强调了张书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自己生命轨迹和整个村庄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村民日常生活等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年例"是粤西乡村传统文化的记忆,体现着乡村民众的思想智慧和文化性格。它以古老的文化表现形式阐释着"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积极价值取向,构成了粤西百姓的精神寄托。当前粤西"年例"在社会认识、政府主导、传承主体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遭遇困境,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探寻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策略,使其有利于凝聚乡村力量,引领乡村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郑立新  罗鹏 《云梦学刊》2020,(1):115-12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因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当前农民对乡村振兴关注度和支持度较高,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但现实中,农民主体作用也受到诸如农业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身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不高、管理机制滞后及基础条件薄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需要党委、政府综合施策,采取完善乡村治理、健全政策扶持、建立引导机制、补齐短板缺陷、加强培育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起点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逆向归纳法,构建由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振兴指数和排序上看,胶东半岛城市、济南等优势明显,同时可将乡村振兴效果分为四个层次;乡村振兴效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沿海地区至鲁中地区向鲁西南地区优势递减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地方财政实力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可在高度明确"五位一体"的振兴指向、探索特色化乡村振兴模式以及实施差异化乡村振兴举措等方面构筑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