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个别模式,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42.
湘鄂西苏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建立起的一个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从1932年到1934年,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全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进行了四次肃反,最后解散了党、团组织,直至丧失了湘鄂西苏区。  相似文献   
43.
中国近古时期之所以欠缺甚至全无重大的原创性发明,盖在于历史包袱太重、政治经济体制迟迟不能更新,导致社会发展滞缓、民智闭塞、心灵禁锢、鲜有志趣的追求和功利的激励。这一沉重的历史教训,我们理应牢牢记取。  相似文献   
44.
虽然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然而在帝制时期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大国,这样的属性直到清朝末年才被西方列强打破,从此中国不得不开始考虑陆权和海权的平衡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海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发展过程中也错失了很多良机。深刻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中国走陆海统筹的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只有陆权和海权联动发展,才能聚集巨大的动能,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充足的助力。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50年代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是新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经典之作。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新人口论》却遭到了无端的错误批判。这场批判运动把科学问题纳入政治批判轨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6.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的奇耻大辱,它给中国人民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空前劫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从中吸取的深刻历史教训是,一个国家必须保持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同时要增强全民族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7.
在中国朝鲜族的革命斗争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民族自治”运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由东北朝鲜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反日团体领导的第一次“民族自治”运动,由于严重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加上由于反日团体的阶级局限性,很快遭到了失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8.
论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监督理论、中国革命斗争时期政权建设的实践以及中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9.
李奕潼 《经营管理者》2013,(19):139-139
<正>苏联作为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与苏共的失败一直被社会主义国家所关注,关于苏共的失败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政党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苏共灭亡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政党意识形态概念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指一个政党对于政权配置、国家发展、对世界和社会的基本认识等问题所形成的一整套原则方法系统,它是在一  相似文献   
50.
突破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西方—苏俄”话语模式,据实确认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已具有自身内发原生的近代性思想文化因素,以明朝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的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论断不是主观的杜撰,而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从16世纪开始的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进程之所以遭到挫折,是以清代明的历史变局所导致的,它的历史教训在于没有处理好农民问题、民族问题、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