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9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87篇
理论方法论   188篇
综合类   1583篇
社会学   25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网络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悄然兴起并成为一种时尚,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褒贬不一。网络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在形式、内容以及技术的应用上都明显带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该试通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这种新兴的学形式作以研究和探讨,更多地对网络学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22.
后现代知识观与成人教育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体现了成人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动力,并将对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近年理论界的热点之一——消费文化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文章在分析了中国消费文化研究的现状、消费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的基础上,就我国消费文化研究的理论前景阐发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4.
25.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图景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文化形态并行不悖,其中,后现代文化因其对于人类自身的欲望与有限性的宽容以及坦然的态度,对青年学生们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积极的意义上,后现代文化的这种姿态是对个体的更精致的呵护,不过这种呵护往往是以放弃传统的价值、道德为代价。当代美学教育必须设法应对这种局面,使学生在肯定个体的创造性、价值的多元性的同时,认同并维护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视野。  相似文献   
26.
影视翻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 ,呼吁翻译届对影视翻译的重视。作者概括了影视语言的五大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与技巧。在坚持传统的“信 ,达 ,雅”翻译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影视翻译应以“达”(通顺 )为主 ,以译入语观众为目标的功能对等翻译论 ,以期为影视翻译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7.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趣的小说之一。约翰·福尔斯在此作品中运用了有限叙述角、戏仿、连续中断、对立、并置、极端六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写作技巧,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28.
詹明信的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将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融入到后现代理论话语中,而这一点恰好是经典理论与后现代状态的理论困境之所在.其中总体性问题是他与许多后现代理论家的最大分歧.本文就这一问题对其基本叙事理论的根基进行分析,以探讨总体性观点在当代理论中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9.
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张力关系中展开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观念的重要走向之一。这样的走向当中包含了对于诗歌观念与诗学理论的较为复杂的思考,而西方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在提供其强大的思想动力与观念支持的同时,本身也不同程度地处于被偏离与改写的过程中。这有可能指向某种本土化观念建构与诗学话语的独立和对于当代诗歌的历史本质的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30.
"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后现代、后殖民与新儒学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世界上大多数人被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既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和文化上.如果从文化的纬度来考察全球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一个直接后果.后现代主义在进入中国的文化土壤时必然与中国文化相碰撞进而发生形交.在"全球本土化"的语境下,可以建构四种形式的后现代性话语:(1)"全球本土化"的后现代话语;(2)具有解构特征的大众文化话语;(3)从中国视角重新建构的全球化话语;(4)作为全球本土化的后殖民话语--新儒学.儒学已经逐步成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一种带有主导性意义的话语力量,并在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下得到了重新建构.它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据以与西方后现代理论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文化理论资源.因此,一方面应当从后现代和全球性的视角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改造、批判、扬弃并加以重构,使其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则应从全球化时代的新儒学的视角对西方的各种后现代理论进行质疑、批判和改造,从而使重构的后现代新儒学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话语共存之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