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55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466篇
丛书文集   691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3600篇
社会学   129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阅读与作文》2008,(10):29-29
  相似文献   
32.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33.
本文运用语用得体原则,分析了我国学生在语用方面的三种错误:中国式英语、文化错误、语体错误,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得体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杨丽 《职业时空》2008,4(10):116-117
由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相比在两个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教育部最新确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是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以校园局域网及因特网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5.
张虹 《职业》2007,(9):38
本文围绕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和从"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的转变三个方面,对如何搞好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6.
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以语法能力为基础,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简言之,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说英语”。  相似文献   
38.
构建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意识、个性特点和个性需要,违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外语教师主要探讨的问题。文章运用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改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包括:创立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设计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活动、建立协作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本文阐发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观,并结合意义建构的四大要素:主体、协作、情境、资源阐述了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0.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与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输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网络英语和网络英语教学在我国外语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客观地介绍了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我国网络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