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圣"的理念,在儒家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之视野中,乃是关于中国古典道德形而上学之基础主体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他们从"从容中道"、"天人合德"、"人伦之至"、"大而化之"等层面,揭示了"圣"的理念本质乃在于人性、人格之全面而丰富的能力系统及其对象化实践所能够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信用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商业文化的灵魂。对信用问题从伦理学、文化学、商学乃至法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从而揭示出信用现象的文化内涵与信用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文学 《江汉论坛》2007,2(12):106-109
在儒家五伦中,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是家族伦理,朋友是社会伦理.朋友在五伦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它一方面处于辅助地位,有势轻、亲疏、名小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是"纲纪人伦"之根基.朋友一伦在五伦中的特殊地位,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它的特殊性表现在选择性、平等性、责善辅仁、主诚信等方面.朋友一伦的特殊性,决定了朋而成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儒家学者因对朋而成党的高度警觉,所以他们不仅对朋友一伦持着一种相当微妙敏感的态度,而且还试图将之家族化,将之界定为"责善辅仁"之修身伦理.  相似文献   
14.
儒家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源,其政通人和、取财有道、修身为本、明于人伦、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周敦颐对《中庸》“诚”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敦颐“诚”的思想来源主要是《中庸》。他依照《中庸》的模式,对诚做了深入的阐述,在儒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宗棠  马芳 《理论界》2006,(8):184-186
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仁”位于其核心地位,对其他所有伦理道德之德目有统摄作用。“仁”的含义的多面性是人伦体系中人的社会角色的复杂性的体现。本文尝试引入“人伦网络概念”来阐释“仁”的内涵,以及描述处理人伦关系所需的人伦道德要求来探讨“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荧屏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近于神圣的位置。“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闲下来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显然,“历史”在中国向有“精英…  相似文献   
18.
谢丽萍  郭台辉 《文史哲》2022,(3):154-164+168
近代中国政治身份的观念构建,可以通过与“民”相关的概念集群来考察。既定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研究主要基于外来观念框架,只关注“国民/公民”作为政治身份构建的基本概念;而“天民”作为本土性的身份概念,更富有传统伦理层面的基础性意义,为晚清士人熟知却被后人所忽略。其实,在康有为对“大同至公”理念的论述中,“天民”与“国民/公民”只是同一身份观念的不同表述,天民观念以男女夫妇为逻辑起点,依照人伦秩序逐层展开“独立”与“平等”的价值讨论:“独立”运用于“人道”语境,并非论及个体理性,而是重申合乎公理的“人欲”;“平等”运用于“人伦”语境,并非讨论自然权利,而是抹平等级差异的家国天下关系重构,由此呈现的逻辑顺位是,“民”首先是道德主体,其次才是政治主体。以康有为的“天民”论述为中心,回到晚清政治反思与伦理重塑的问题域,发见近代政治身份观念构建过程中的伦理基础,及其在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自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19.
张荣池 《社会科学论坛》2005,(4):167-168,129
一实现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和谐”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道家强调人对自然的顺从,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原则;儒家提倡宽和处世、人伦和谐,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法家认为社会和谐主要取决于各阶层得到与其社会地位相应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书文 《中州学刊》2005,(2):158-162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尽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对家族文化概念的理解上却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家族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人伦秩序、道德情感与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