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6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443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66篇
人才学   15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459篇
理论方法论   479篇
综合类   4753篇
社会学   634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相似文献   
112.
"五四"以来,学术界针对儒家礼教的探讨和研究,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通过对多元定义和内涵、不同价值取向、两种书写范式影响下的礼教研究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中国礼教思想研究仍待深入开拓的空间:就研究的取向而言,亟需对礼教思想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加强礼教与礼制、礼治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须改变过去对立的斗争思想史研究范式,应对礼教进行多维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需要探讨帝王、士人、普通民众等不同阶层的礼教思想和礼仪革新,需要结合"六经皆礼皆教"的思想来开拓礼教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视野上,既要对中外学者关心的礼教思想前沿问题做出更好更适当的回应,也要从礼乐文明综合体发展的内在理路重新梳理中国礼教思想史。  相似文献   
113.
作者按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对果树栽培学进行较系统的教学设计.根据应用生物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在分析学生特征基础上,确定出果树栽培学的教学目的,并进行学科知识内容的分解和教学目标的分类.以一个章节为例,进行了知识点划分、学习层次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试验结束后,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并修改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14.
校对专业古已有之,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还需要向广度与深度开掘,优化校对学研究取向。校对学要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必然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主要研究其专业性、应用性和主体性,要开拓研究思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握其发展性前景。在探讨校对学的建构时,离不开创立校对学的实践主体——校对队伍,有赖于校对队伍的素质建设。其素质标准应从学识定位、职能要求、实践标准、道德水准等方面考虑;素质评估原则为真实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建立校对队伍的素质培训体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培训方式应多种多样,灵活务实,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校对队伍和理论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15.
近20年来,词学研究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词学研究应在多重网络中展开。首先,词学是专门之学,但研究者仍需建构开放的知识网络。词乐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仍处于相对低潮。这与研究者受限于音乐知识,无法有效介入有关。词谱、词律等专门之学亦是如此。其次,可以尝试词学研究的时空延展,打造通观的“全息网络”,通过长时段的、大量的文本分析发现新话题。同时,注意域外汉籍,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新文献,启发新视角,丰富文本网络。最后,要注意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向,要建设词学检索库,善用新技术,更新研究理念,以便及时因应。但数字人文终究只是辅助研究手段,技术取代不了阅读与思考,只有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技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117.
本文基于尼采的早期著作《朝霞》,对尼采的“冲动”学说进行解读。尼采引入冲动一词源于对于道德的批判,以表达他对于人的自我的全新理解。本文致力于从概念上廓清尼采使用的“冲动”一词,归根结底,“冲动”的概念可以通过诉诸价值、欲望和行动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而进行说明;考察了冲动的来源,冲动的演化过程,以期能够解释“冲动”何以被视为一系列汇聚起来的集合体;最后,对“冲动”本质上可以用目的论来说明的观点进行反驳,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谱系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8.
"一田两主"是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地权习惯。清康熙年间,徽州官府对田皮习惯延续明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默认态度。自雍正朝开始,各地官府倾向于禁革或限制田皮习惯。从徽州府及所属歙县、休宁县发布的"告示"来看,各地对"一田两主"的限制程度和禁革措施不尽相同。地方官主要从"清田业""杜讼端"等有利于行政职责完成或升迁考核的角度,对田皮习惯进行禁革,习惯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不是其关注的重点。田皮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的具有实效性的地权规则,很难凭借公权力强行禁革。以官府和官员利益为核心的地方性立法,与民间习惯呈现出二元张力。  相似文献   
119.
《礼书纲目》是江永卷帙最大的著述,其编撰对江氏学术产生深远影响。《纲目》完撰后,江氏以相同体例续编《近思录集注》《四书典林》《四书古人典林》等理学、制举用书。其礼书编撰对律吕、历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后来相关研究奠下基础。江氏研究对朱子学术的批判继承,以及专门考证,表示着学术的转向。江永后期转向礼学考证,多以札记形式进行专题研究,批朱崇郑。这一转变萌生于《纲目》编撰,和清初学术由博转精的历程一致。  相似文献   
120.
根据法教义学解释,"为他人谋取利益"属于犯罪构成的客观要素内容。主观要素的观点有其历史原因。"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对受贿罪构成具有全面影响力。其主要功能就是对入罪进行限缩。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认定的司法解释,将客观行为与意思表示并列,在逻辑上发生错位。以推定代替事实证明,对犯罪事实采取"二次推定",违背了证明规则。"事后受贿"的规定明显超越文义和立法含义,是典型的越权。应当慎重对待受贿罪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