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48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67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心雕龙*诸子>篇一直不被龙学研究者所重视.刘勰通过对诸子学术的评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子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了他充分认识到子学所独有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这种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他认为子学与经学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经子异流"的论点,这大大超越了<汉书*艺文志>子学乃"六经之支流裔" 的观点,从而表达了他抬升、推崇子学的思想;二、刘勰的"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在他对诸子文学成就精辟而客观的评论上,指出了子学独有的文学性;三、<诸子>篇所谓的"道"的内涵,实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这是刘勰从两汉经学思想体系挣脱出来的结果,也是魏晋以来儒家一尊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2.
在晚清湘系经学的复兴过程中,主要以今文经学为主,讲求经世致用及其微言大义;而以顽固保守著称的古文派则与之针锋相对,学循乾嘉,反对所谓的"由经术而治术"的主张;理学方面,以曾国藩为首的理学集团,从心性伦理中引发出了"事功"成分,促进了理学在新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经典与经学、影射与诗骚学术传统、猜谜与六书、象征与还原、视野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方面,阐述索隐派红学与诗骚学术传统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994.
在一些信息较闭塞的农村学校,古文教学步入了两个误区:一是教学过于简单。一些教师不再深钻教材、考虑教法、学法上下功夫,教学简单马虎。二是教学过于繁复。从课题分析、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课  相似文献   
995.
从文道关系看,中国古代文学受不同时期社会主导思潮的影响,呈现出由重道或重文引起的文坛风气左右摇摆的现象。尽管更多的时候表现出重道轻文的文学理念和实践,但是,“文质彬彬”的文学范式始终是传统儒家自觉或不自觉维护和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如果把这一目标作为一个标准,从“文胜”或“质(道)胜”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复古或新变,则唐代古文运动和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实质上是在寻求、维护这一理想范式的宗旨下进行的以弘扬古典为创新模式的文学革新运动;如果说唐代古文运动旨在让日益衰微的儒道回归文学,目的在于纠“文胜”之“左”,明代前后七子则在于反“道胜”之“右”——力图摆脱过度强化的理学对“文”的排斥和异化。  相似文献   
996.
刘立志 《南都学坛》2003,23(4):53-57
汉代《诗经》学是历代《诗经》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汉代《诗经》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类。宏现研究是对汉代《诗经》学进行整体鸟瞰,晚清民国以来,有不少经学史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著作对汉代经学发展的概况进行探研,凸显了汉代诗学的时代特征,但不够深入系统。微观研究可分学派研究、学人研究和其他个案研究三类:学派研究是对齐、鲁、韩、毛四家诗学的研究;学人研究是针对汉代学者如司马迁、刘向、许慎、郑玄等及其相关著作述《诗》学说的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对汉代石经、碑刻、简牍等的研究。微观研究成果丰硕,但亦未臻于至善。优秀的《诗经》学研究著作应融汇文字、文学、文献三方面考论于一体,兼顾经学史、思想史、文化史诸多方面,综合研究是《诗经》学发展的主流态势。  相似文献   
997.
"唐宋八大家"是南宋以降被推举、集合而成的一个古文家群体,《古文关键》等选本是这一群体酝酿形成的主要标志。这些选本所收以韩柳欧苏等人的议论文为主。司选者主张时文写作在内容上应以韩柳欧苏诸家古文为根基,从中吸取营养;并通过对韩柳欧苏诸家古文的评点,力图从中抽象出一整套论体文作法的规范。因此,这些选本是科举社会中"以唐宋古文为时文"的风气的产物,"以唐宋古文为时文"的追求是推举"唐宋八大家"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98.
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部分类法的以儒学归于子部不能成立,说明儒学与经学都是阐发五经元典常道的学说,二者不存在经子之分。  相似文献   
999.
二程理学都构筑了经学的奠基,具有共同的宗旨,但也存在一种结构性的差异。我们考察二程对经典资源的选择与定位,发现二程都是基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传》五部经典建构其“道统”的谱系,其本体论都奠基在《易传》的基础上,工夫论都奠基在《中庸》的基础上,并且都具有一个顺向地由“天道”自然发用为“人事”以及一个逆向地通过“人事”的后天努力而逆证“天道”的工夫论的回环结构。但是,在这一回环结构中,二程各有侧重,程颢侧重顺向的“诚”的工夫,而程颐侧重逆向的“诚之”(含“敬”与“致知”)的工夫。在他们各自的《大学》改本中,此一结构性差异得到了鲜明的彰显。  相似文献   
1000.
经学典籍里的"学问"一词及其历代注疏,建构出价值判断高于事实判断的儒家知识论。儒家知识论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经历代注疏不断发展,可以分为形成、系统化、哲学化和专门化四个阶段。儒家知识论的建构使儒家经典析出"四书"这一主要阐发儒家知识方法和路径的"新典",凸显了孔子—子思—孟子在儒家知识论中的地位。儒家知识论具有经验性、诠释性、人文性、内省性和经世致用性等特点,经验性、内省性为其基本特征。儒家知识论在建构过程中,潜在地存在解构的倾向:以儒家经典作为知识论的源泉,以价值判断为依归的学问,使经学出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极致发展;同时,以事实判断为尺度的学问,使经学面临知识本身的事实和逻辑的挑战。儒家知识论以价值判断为主,虽也存在事实判断的趋向,但与近代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儒家知识论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思维的模式,而且也影响了中国古代学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