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88篇
  免费   151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管理学   1614篇
劳动科学   101篇
民族学   8149篇
人才学   640篇
人口学   142篇
丛书文集   12659篇
理论方法论   2048篇
综合类   26976篇
社会学   3681篇
统计学   259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805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877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876篇
  2016年   1141篇
  2015年   1718篇
  2014年   3542篇
  2013年   3257篇
  2012年   3842篇
  2011年   4561篇
  2010年   4150篇
  2009年   3697篇
  2008年   4137篇
  2007年   3634篇
  2006年   3035篇
  2005年   2726篇
  2004年   2454篇
  2003年   2136篇
  2002年   1906篇
  2001年   1728篇
  2000年   1515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徐渭虽然是明代文坛的边缘人 ,但却代表着明代文学的一种新精神 ,就是以“玩文学”的方式消解“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他的诗文创作既非源自某种使命感或道义精神 ,也非社会的写照或干预生活的武器 ,而是一种游戏人生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他拒绝崇高拒绝深刻 ,化神圣为笑谈 ,化正经为滑稽 ,在明代文学特定的语境中横空出世 ,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与文风  相似文献   
122.
从唐末至今 ,论者对晚唐诗大多持否定态度。反思这种带有明显历史惯性的批评现象 ,不难发现 ,不是晚唐诗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而是其出现的异于此前诗坛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 ,不仅使那些视文学为伦理、政治奴婢的封建文学观念批评者难以认同 ,也使那些对思想文化史发展缺乏认识和分析的批评者 ,难以理解出现在晚唐诗中的种种变化 ,因而导致千余年来的批评失误  相似文献   
123.
赵树勤的新著《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对当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主题话语、语言特质、诗学模式、文体风貌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文化诠释和诗学建构 ,体现了建构中国化女性主义诗学体系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124.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25.
论李觏的诗     
李觏的志节与境况,决定了他的论诗主张,其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交游、时事、咏史、咏物、写景、咏怀。颇受皮日休、韩愈等人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这种同与异和宋诗风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6.
文章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抚州市区内李觏的遗存和历代祭祀情况作简要、客观的记述介绍,为李觏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参照,其中,“龙马书院”过去少有提及,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7.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落脚点。因而赢得了人民,确立了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地位。党在民族凝聚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不但为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也为党带领人民建立、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所证明。而党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政治宣言,必将进一步赢得和凝聚人民,进一步验证党在民族凝聚力系统中坚不可摧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9.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0.
"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任教英美文学课的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马修·格雷斯教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他劈脸就问:“学文学有什么用?”稍等片刻后,他自问自答道:“惟一有用的,是它可以为教文学的提供职业,教出来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教文学!”当然,他语中不乏讥讽,因为来中国教文学,他已多次被问及外国文学“学了有什么用?”——如果一定要“用”,那就是继续教文学。格雷斯教授话语中带着点愤怒,更带着疑惑。我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知识并不仅限于“应用”一类,为何非以“用”为判断准则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