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丁 《求是学刊》2007,34(4):128-134
扬雄作为汉代思想家,他对司马迁评价甚高,将其与孔子相提并论,但他并非完全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扬雄评价司马迁的意义在于:其一,扬雄标举司马迁在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实际上是公认其在史学的独立性,将史学与儒学并列起来;其二,他评司马迁"爱奇"、"多知"而"杂",首先是抓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批评的标尺,在传统史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司马迁史学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特异性;其三,他评司马迁《史记》"实录",注意史学之记事行文的最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以"实录"而称"良史之才"失之片面,应当加上史学思想;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好,才可谓"良史之才"。扬雄的看法与评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训诂兴于汉代,隆于清季;训诂学则起于近世。本文认为西汉时期训诂,多为解释古词语,且多为解经。西汉末年,扬雄撰《方言》的问世,开拓了训诂的新路子,使训诂工作重视了当代活着的语言,训诂不仅着眼于语言的纵向联系,而且注意于横向关系,充实了训诂的内容,扩大训诂的范围。文章提出,今天的训诂与训诂学应继承《方言》的传统,发展训诂学。使训诂不仅注重古文献的注释,更要注重活语言与方言词语的研究与解释。  相似文献   
43.
征圣和宗经是扬雄的文学批评观之基石。扬雄的文学批评观包含三组对偶范畴:事理与文辞、温润与深沉、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宗经是征圣的必然要求。事理与文辞可以统一而且在圣人们的经书中实现了统一。温润与深沉可以统一而且它们业已成为经书文本的质地特征。诗人与辞人是两类迥然有别的作家类型,其人格特征在辞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辞人之赋是对经书的背离,故而必须摈弃。诗人之赋是对经书的拓展,故而应该继承。在扬雄的文学批评观中存在三条发展变化的曲线:其一是从童子到壮夫的变化曲线,其二是从辞赋到学术的变化曲线,其三是宗经与崇道交互运动的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扬雄文学批评观的三条曲线端呈出他谋求发展的雄心,而扬雄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44.
扬雄的赋学批评以五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在其前期的赋学批评观念中,主要表现为对司马相如赋的模拟与崇尚,甚至认为相如赋是"神化所至";在其后期的赋学批评观念中,则表现为对赋的"劝百风一"的反思,对"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区分。而"丽以则"的价值准衡,则在其前后两期的赋学观念中始终一以贯之,并对后世的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东岳论丛》2016,(12):76-81
扬雄志在成为孔子道统的传承者,致力于恢复先秦孔孟儒学的人文理性传统。他生平受儒家文化影响熏陶很深,又得道家思想浸润,以儒家思想为基质、为主体的同时,儒道互补倾向非常鲜明。他对尧舜、孔子等儒家所尊崇圣人的高度评价,实际已开阐论儒家道统之先声,对孔子、孟子、荀子的评判,对五经的褒扬,对诸子的评判,都反映了西汉学者的学术态度,映射着当时学术发展趋势;由对儒学与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基本认识,扬雄在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构建上则呈现以儒学为主体、以道家之学辅之的面貌,其天道观、仁义观、人性理论、修身思想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46.
从《论衡》看汉代孟学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祥 《阴山学刊》2009,22(5):18-21
在《论衡》一书中,王充将《刺孟》置于《问孔》、《非韩》之后,这表明此时孟子已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论衡》一书多处盛赞孟子,在继承扬雄学说的基础上,王充将孟子提升至更高的地位。基于孔、孟的相似性,《论衡》多次将孔孟并提,这无疑提高了孟子的地位,促进了孔孟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7.
古人关于赋的虚实之辨——从"玉树青葱"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代学者对于扬雄<甘泉赋>中的玉树理解颇多分歧,或以为真玉树,或以为槐树,或以为似槐树,或以为人造玉树.此问题的产生与赋既以方志为基础,又有在此之上的夸饰、虚构关系密切.古人或以征实为标准评判赋,对其虚构之笔大加责难,或因文会意,深得赋家用心.  相似文献   
48.
扬雄是极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评价,发生过较大的争议。正确评价扬雄,应该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看待他的所作所为,不能把后人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也不应苛求前人。  相似文献   
49.
道家的黄老之学在汉初一度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尽管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但由于儒、道这两种学说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所以,每当社会动荡、世风日下、虚妄高张、儒学僵化衰微之时,道家思想便成为人们心目中匡时救弊的药方,成为儒家学者吸取的对象。儒、道相抗相补特别是道家思想,对汉代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在汉代的诗、文、赋作品中有着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50.
扬雄赋作中使用了较多的天文星象,涉及恒星、行星与变星三大类十余种。扬雄赋中的星象与此前的赋作相比,其内涵有了明显变化,它们大都是把星象与现实社会政治对应起来,用来颂美天子之顺天应命、政治清明、仪仗威严等,具有鲜明的星占学色彩。这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既与扬雄本身具有星占学知识有关,亦与元、成之际今文经学和阴阳灾异思想取得绝对统治地位有关。由于扬雄的这种书写方式切合汉赋“宣上德以尽忠孝”的功能需要,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故对此后的赋家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们赋作中的星象亦大都具有星占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