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22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国计生协六届三次全国理事会精神,努力完成会议提出的工作新任务和新要求,福建省华安县积极开展“生育关怀——真情服务助百家”活动,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用真情服务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贡献的回报。  相似文献   
82.
杨杨 《社区》2008,(11):38-40
谁能想到在云贵高原上有这样一个村落,它完整地保存着缠足的活的历史资料。作者的家乡六一村是中国最后的缠足部落。云南青年作家杨杨创作的《摇晃的灵魂——探访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一书,解读出六一村缠足习俗的秘密,我们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3.
作为物质“形象”的第一层面被人们所感知的“物象”是不依赖于人之意识的客观存在。基于对传统村落人文物象的实证研究,认为其能够体现系统的传统造物文化思想,将其概括为“规则、参照、功能与技术、核心”四个层面,并从中揭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造物文化思想对传统村落人文物象具有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8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战乱、逃荒等原因,甘肃临夏、和政、临潭等县的一部分汉族人,"逃难"到甘肃洮河流域的许多藏族村落,而对这部分汉族移民的生活状况,学术界却很少给予关注。文章以洮河流域卓尼藏族村落GL村为研究个案,对其村落中八户汉族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深入调查,从根文化意义的角度梳理并分析这部分作为异乡、异族在藏族村落里遇到的各种适应性困惑,以期为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移民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微观的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85.
外部环境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全国大学生村官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tataSE12.0统计软件,研究村落环境、政府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4个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村官成长各个要素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其中成长要素为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性格成熟、思想觉悟等4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两委支持、教育培训机会、薪酬制度和父母支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各个要素均呈显著地正相关影响;自然环境对工作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人际沟通能力、性格成熟和思想觉悟3个因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编制问题的解决和创业基金扶持对工作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村民家庭年收入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产生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媒体宣传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并没有显著影响;村民的正面评价相对于负面评价来说,更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鼓励“两委”和父母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支持,适当参照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根据大学生村官现实特点和成长规律完善培训制度,应用替代政策解决因无编制带来的问题,重设创业基金扶持的门槛,正确看待村落家庭收入与村落发展的关系,重新考究媒体宣传的必要性,加强沟通并正确引导村民的舆论导向,共同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86.
中国乡村面临的最大变化就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发展主义的思路忽视了社会的视野。上郎德苗寨“工分制”旅游发展模式坚持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原则,这一制度设计在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旅游产品的原生性。工分制的郎德模式是建立在苗族集体行动的文化逻辑之上的,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为郎德村落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鉴于郎德模式,中国乡村建设需要保卫村落共同体,开启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的乡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7.
传统村落作为乡愁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建筑特色的集中体现。以山西不同县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和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测算山西传统村落空间自相关、生成传统村落冷热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山西传统村落在县域基础上全局Moran's I指数为0.2793,表明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结合Getis-Ord Gi*值产生的冷热区图,晋城市下辖陵川县、高平市、泽州县、阳城县连片区以及阳泉市郊区构成了山西传统村落的热点集聚区。通过空间分析,揭示山西传统村落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山西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特点,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计、寻找因地制宜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8.
路新和 《中华魂》2015,(3):68-69
2006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共同实施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武强县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而被命名为"千年古县",成为全国2862个县级市县区中百名"千年古县"之一。为此,武强县特别录制了《千年古县·武强》大型文献片,向国内外宣传它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89.
村落是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是少数民族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生态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只是外在形式的物化改造和形象改观,更应该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弘扬、传统聚落共同体的建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作为记录民俗资料的科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志书的局限性,充实民族问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彰显民俗的地位和功能,发挥着文化记录、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有助于重构村落共同体,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主体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书写应该包括田野工作、描述和分析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徐勇 《江汉论坛》2007,1(4):12-15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是农村基层社会及其管理体制的重建和变革.当下要建设的农村社区不是以传统自然村落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而是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由自然村落制度到社队村组制度,再向社区制度转变,可以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实现上下互动、城乡一体,并建构起政府公共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良性互动,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相互补充的新型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