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21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738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兆贵 《社区》2013,(35):41-41
提起齐威王,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如,“邹忌讽谏”“齐魏比宝”“田忌赛马”“门庭若市”等典故,都与齐威王有关。他在位三十多年,视人才为国之宝,以得人为政之要,先后办了三件大事:大刀阔斧治吏,察人求真务实;重用优秀将才,破魏称雄中原;创办稷下学宫,建立国家智库。这三件事,每件事都足以改变社会面貌、影响天下格局。  相似文献   
52.
张居正既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政治实干家,又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政治理论家.他认为秦朝推行的严酷政策,是“王道”陷入困境后的必然逻辑结果,又主张“法后王”,提倡“为下不倍”,反对“生今反古”.他的这些政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为了证明“治体用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他认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是“振纪纲”,而要“振纪纲”就必须“综核名实”,严禁士大夫聚众讲学,议论朝政.可以说,张居正继承并融贯了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技术,形成了一种崇尚实学的实用主义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53.
从梁启超开始的新史学重新将清朝官修史学的民族多样性缩减成为以儒学为核心的史统,后来的中外学者或者从儒学与皇权之关系、或者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意识形态史.这样一种眼光将元以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多元性转变成了国家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并进一步在中西关系的知识格局中来审视今日中国,而没有看到,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兼具宗教与知识性格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意识形态史之转型的意义.本文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者的儒教中国论、佛王治世说和元代的知识格局变迁,认为从凉州会盟以后,藏传佛教体系进入中国,中国的意识形态史从儒学中心的结构时代进入了多元意识形态关系史的时代,这一知识社会学的眼光或将对传统中国的意识形态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4.
《明史·舆服志》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纂修。第一阶段由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初步删定,成《明史》四百一十六卷,其中《舆服志》共四卷。收载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奠定了《明史·舆服志》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由总裁官王鸿绪在万氏《明史》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经过多年的删改、润色加工后,最后成《明史稿》三百一十卷,其《舆服志》仍为四卷,在《明史·舆服志》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阶段由总裁官张廷玉对王《志》略作删改而成定稿即今之《明史·舆服志》。  相似文献   
55.
王偁是闽中诗派的重要成员,又是活动于永乐年间的"东南五才子"之一,在明初的诗坛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这位诗人的生平遭际及其诗歌创作,可以了解到封建集权专制下作家的生存状况,进而探索明初诗坛日渐式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王徵是我国明朝末年一位很有成就的科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他一生翻译著述很多,尤以和来华耶稣会传教士翻译合著和策划出版的<西儒耳目资>与<奇器图说>影响最大,书中最早介绍了欧洲音韵学、西方力学和机械学,并总结了我国汉语音韵学和机械技术.这些翻译出版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和西学东渐史上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牟宗三的"新外王"说,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之"内圣"的道德价值主体中开出中国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的"新外王".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通过道德主体如何"自我坎陷"而"曲转"为"架构"新外王的认知主体或形式理性来实现的.但这一独到深刻的见解也因此陷入到道德一元化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58.
明蜀皇城、明远楼是成都几百年来的标志。但明皇城的主人及其臣属的生活工作状态和环境,却少见于文献。本文通过简介笔者从日本拍照回来的《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以及国内一直留存的《长春竞辰稿》五部传世文献,介绍五部文集的作者,尤其是蜀王中的三代贤王事迹,勾勒出"少城一曲浣花溪"的明蜀成都逐渐发展繁荣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59.
正陕西师范大学林乐昌教授编校的22卷本(另收附录5种)《王徵全集》,于2012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林教授历经15年,搜集了王徵现存所有著作,校勘十余轮的精心之作,是第一部搜罗最完备、体例合理、校勘精审的王徵著述及研究资料汇集。书前还有两万余字的研究性前言。这本用力勤苦的精心之作,得到了宋伯胤、李之勤、钟鸣旦(比利时)、贾二强等学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60.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