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论田汉早期浪漫剧的文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浙江学刊》2003,14(4):217-221
田汉早期剧作以主观抒情的审美方式建构创作主体的内在激情和精神世界 ,有着深层文化蕴含。对灵肉一致的理想境界的精神探索 ,以感伤情调为表征的悲剧美感 ,西方话剧与东方诗剧传统的融合 ,这三个层面展示出田汉作为戏剧诗人的理想的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12.
1926年谷崎润一郎重返中国,与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化名士进行了交往。其中,他与欧阳予倩和田汉两位湘籍戏剧家的交往更为密切。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成了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史上的佳话,而且扩大了谷崎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漂泊是田汉早期剧作主题之一.田汉把生存体验、理性认知、存在关怀和超验领域的漂泊意识在<南归>中进行了巧妙表现.它不但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而且揭示现代社会的一个永恒的生存主题:漂泊.  相似文献   
14.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5.
湖南留日作家虽有不同的思想历程和生活体验,但其留学经历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有的从日本文学中吸取创作灵感,有的受到日本近代文学思潮或某种文体的影响,有的留学前、后的创作风格发生变化,而受异域文学影响最大的湖南留日作家是田汉。当然,他们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母体文化在其精神结构中起着作用,他们的创作又是对日本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18.
田汉论──纪念田汉诞辰一百周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汉(1898─1968)的经历给人一种特别强烈的“历史感”,这是因为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在艺术实践中被探索被解决的历史轨迹均与田汉紧密相关。从在整个中国戏剧现代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来看,田汉不愧是一位绝伦而轶群的剧坛领袖,是梨园行的一代宗师。他具有一贯的“开放型”的文化心态,这形成了他兼收并蓄、丰富深厚的学养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使他在现代戏剧运动中发挥着“盟主”的作用,成为现代中国的“戏剧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分析田汉生平及其在戏剧教育领域的实践,可总结出其“七位一体”的戏剧教育思想:识才爱才的人才观、培根铸魂的育人观、身体力行的实践观、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艺文并重的发展观、包容开放的艺术观、融合创新的现代观。深入分析田汉戏剧教育思想内涵,同时探究田汉戏剧教育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对于推进我国戏剧事业长远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艺术教育,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斌  程桂婷 《学术交流》2012,(7):186-189
田汉和熊佛西是现代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剧作家,他们的剧作、剧评、戏剧理论对现代剧坛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便流行"南田北熊"的说法,但绝大多数学者都误以为"南田北熊"来自欧阳予倩的《近代戏剧选.序》,并且引用《近代戏剧选》时,在原文、出版时间与出版社名称方面出现严重纰漏。其实,《近代戏剧选》并非欧阳予倩所编撰,而是托名欧阳予倩的伪书。"南田北熊"之说的真正来源是罗芳洲所写《现代中国戏剧选.序》。与"南田"不同,"北熊"及其剧作、剧论在河北定县农村进行的戏剧大众化实验中曾经受到批判,而且也没有得到戏剧界的足够重视。这不仅是纯粹的艺术问题,更是与特定时代的政治环境有关。熊佛西对现代剧坛的贡献不可小觑,洪深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对于熊佛西的否定性评价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