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36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513篇
管理学   6380篇
劳动科学   294篇
民族学   632篇
人才学   1046篇
人口学   183篇
丛书文集   9661篇
理论方法论   1788篇
综合类   23584篇
社会学   4068篇
统计学   1187篇
  2024年   262篇
  2023年   922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974篇
  2020年   1009篇
  2019年   1123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1173篇
  2015年   1902篇
  2014年   3452篇
  2013年   2934篇
  2012年   3270篇
  2011年   3493篇
  2010年   3335篇
  2009年   3455篇
  2008年   3831篇
  2007年   2979篇
  2006年   2371篇
  2005年   2109篇
  2004年   1756篇
  2003年   1654篇
  2002年   1512篇
  2001年   1271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文化力是指综合国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它是与综合国力中的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等相对而言。精神、文化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渗透性和长期性的要素。在综合国力诸因素中,文化力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影响国家的发展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当前,正确认识文化力的内涵,把握加强文化力建设的良好机遇和时代背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性别文化”是与“性文化”涵义不同的概念 ,指男女两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性别文化在上古神话世界有着鲜明的印迹 ,世界各国的神话都经历了由女性生殖崇拜到男性一统天下的演变过程 ,并在发展演化中印映出社会文明对“性”的差耻心和“性禁忌”。神话世界折射出人类在童年时代对自身生产从企望到审美的心智历程 ,最终形成的道德约束 ,是人类为保证自身健康繁衍的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10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论述了图书馆读者工作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内容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4.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应从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内容、中学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5.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106.
文章通过对一位彝族妇女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文化、阶级、性别是如何纠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强大的推拉力,迫使一些妇女进入和滞留于商业性性交易中的。  相似文献   
107.
从孟子到朱熹的心性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对于中国心性哲学的开创 ,主要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尽心知性而知天的模式 ,在孟子看来对于心不在于去认知 ,而在于将自己的内心发挥到极致 ,这样就可以体认本心而知天。张载第一次在心性本体论上 ,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 :心统性情 ,把“情”这一概念置入心性问题的讨论中。朱熹则进一步发挥了张载的命题 ,提出性为体情为用 ,并在性情之上 ,加上了一个统领主宰 ,即心 ,将孟子的心性之心转换成主体性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8.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中 ,涌现出多种教师教育模式。其中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和批判性反思模式最具代表性。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可以实现互补。因此 ,教师教育计划应该对五种反思能力的培养均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9.
现行民法的价值体系是由自由、平等和公平组成的。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无国界性)和交互性特征,为民法自由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特征使安全和效率成为民法的重要价值目标;网络环境的数字化和技术性特征扩大了现行民法中平等价值的内涵;网络环境对公平价值的影响很小。因此,网络环境民法主要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率等价值理念。鉴于网络环境下民法主要追求上述价值目标,相应地,网络环境下民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意思自治、平等、安全、效率等原则;但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征客观上要求网络民事活动更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因此,诚实信用原则也应当是网络环下民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0.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 ,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虚拟社会正在浮现。虚拟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符号化”。虚拟社会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性等特征 ,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爆发 ,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 ,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 ,还与网络外部的社会根源有关。对虚拟社会中的伦理问题的克服与控制 ,首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阐释 ,以认清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来矫正网络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 ,形成网络时代的新道德 ,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终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