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清初名僧智操的《寒松操禅师语录》卷首收录钱谦益《寒松操禅师语录序》,该文不见于钱仲联先生整理的《钱牧斋全集》,是一篇集外佚文。该文的发现有助于澄清钱谦益的禅宗观,全面把握其对语录的认识,他并未完全否定诸方语录,对富新意、有心得的语录表示肯定和赞赏,显示其批盲禅、救正教的愿望。他明确表达了佛教的经世思想和以"忠孝"为核心的儒佛相通理论。该文从侧面可见出清初曹洞宗内部法嗣之争,对研究钱谦益的佛教思想、僧侣交游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的文章生前几乎为"后七子"所掩,而死后由钱谦益发扬精神,极力提倡,始为时人注意。但其作品之流传颇历波折,经过归氏数代人承前启后的不懈努力,于康熙十二年才雕竣流传。在此过程中,钱谦益与归庄为功甚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金圣叹的思想渊源,过去的研究比较侧重于李贽对他的影响,其实,金圣叹与钱谦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思想交流。从金圣叹的交游来看,金圣叹有可能从多种途径沾溉钱谦益的学术思想;金氏思想中包含了重视经世和伦理的成分,这与钱氏的通经学古之说颇为接近。金圣叹与钱谦益的“仙坛倡和”本身就折射了二人在以教疗禅、返经正学方面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诗人钱廉益的山水诗创作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且各有特点:创作于明末的山水诗属于审美观照型,重在表现自然山水的美质,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创作于清初的山水诗属于寓意寄托型,重在借山水表现作者的亡国之悲,人与自然的矛盾。钱氏这两种山水产模式以及其山水传的阳刚与阴柔两大类风格,开创了清代山水传的风气,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钱柳因缘”体现了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人生契合与碰撞。而没有柳如是,也就没有钱谦益的“诗史”桂冠。这就形成“钱谦益现象”的主要内涵。“南移”则指“诗史”诗人的籍贯转向南方。本文探讨钱谦益获得“诗史”桂冠的条件,并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反对七子派的文学复古,除理论主张外,还独创"州晚年定论",揭示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晚年发生变化,进行自赎和改悔,反省和修正过去的观点,符合其"多历情变"的实际,也用来为自己的诗学理论张目。其中一字之异,将《归太仆像赞》中"久而始伤"的"始"改为"自",不能回避"舞文曲笔"之嫌,但与大体符实地"定论"相比,毕竟是次要的,以此将其文学理论说成"每不足信",是一种非事实求是的一偏之见。  相似文献   
17.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诗集中存有许多彼此唱和的作品,从"诗史互证"的角度出发考察这些诗作,可以对钱柳因缘进行深入的剖析。剖析诗词中的钱柳因缘,并非只着眼于钱柳二人,而是通过这个视角去观照和审视那个时代的文学思潮以及文人的心路历程和价值选择,从中可以感受到明末文人注重个体意识的张扬以及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反叛。另一方面,明清易代这样的宏观时代背景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文人面对改朝换代这种巨大历史转折时,内心所经历的复杂情感变化以及灵魂深处的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8.
在清诗为数不多的当代选注本中,黄寿祺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清诗选》,是出版较早、质量较高、影响也较大的一种。书中很多篇目此前从未有人注释或解说过,颇具原创价值。但也正由于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很少,注释、解说的难度甚大,其间不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兹就其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等四诗注释与解说中的疏误,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和朱鹤龄均为清初的著名学者,同为苏州人士。两人因相近的民族立场和学术旨趣走到一起,合作笺注杜诗达七年之久,但数年之后却因立场和学术分歧反目成仇,演成当时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公案。文章试图通过二人交往的排比分析,发覆其交好和交恶的真相,揭示二人交往对清初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钱谦益完成《钱注杜诗》一书,在整个清代掀起了注杜诗的高潮,并以其数量上的优势和较强的学术性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如此,由于《钱注杜诗》所确立的诗史互证方法的深入人心以及清人“诗史”意识的过分强烈,致使清代学者在古典诗歌笺释方法上陷入一种误区。本文就清代诗歌解释学的成就与歧误问题试做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