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香港青年女作家蔡丽双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长,而影响却甚为广泛。她出身富家,却绝少“闺阁”之气;她身为女性,却有着充沛的豪情;反映出蔡丽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这是蔡丽双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蔡丽双生活优渥而选择了寂寞的文学之路,身处顺境却表现出一种滂沛贲张的艺术风格,说明物质时代的人,仍有精神生活的需要,仍有内心生活的波澜。  相似文献   
22.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3.
蔡元培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指导下所进行的高等教育实践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史上的成功典范。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尤其是对现今高校在学风建设,科研风气,教师职称评聘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都崇信科学 ,相信科学万能 ,注重吸收和宣传西方科学 ,主张欧化 ,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科学化。但他们对科学内涵、科学范围及科学在未来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阐释却各不相同 ,从而为中国科学思想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25.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引发了一系列同题拟诗,唐刘商《胡笳十八拍》是现存最早的拟作。刘商《胡笳十八拍》为文姬代言,在模拟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新元素,在当时被广为传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选取大量汉魏六朝诗歌,并对其批评。陆机与潘岳都是西晋并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同为"二十四友"。然而,陈祚明对二人诗歌在情感方面的批评却截然相反,这与他"诗之大旨,惟情与辞"的诗学观点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颠覆了前代诗论家对陆机、潘岳二人诗歌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27.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14,(2):117-120,154
单一语言的思想内容与风格形式关系十分复杂,双语转换的翻译的内容和形式再现就尤为复杂。译界普遍提倡、争取却又难以实现的上乘之译,当然是从思想内容到风格形式的全面严格对等。而在翻译实践中最为多见的实际翻译效果.则是思想内容忠实而风格形式有异,它们仍算是不错的译作。还有第三种情况有时难以避免,但还是应当尽量克服,那就是形式风格相近而内容意义相差。  相似文献   
28.
东京的“励志会”“亡国纪念会”“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杭州的“兴浙会”“浙会”“浙学会”和上海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进步团体均是光复会的来源。陶成章与龚宝铨受东京浙学会和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前往上海创建了光复会。光复会初建时,考虑到应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出任会长,于是有着清朝翰林头衔又倡导反清革命的蔡元培被推为首任光复会会长。光复会创建伊始,即将反清作为革命目标。  相似文献   
29.
《滇行记》体现了郑天挺先生的大器大象、大家风范 ,读者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通过蔡元培 )对郑先生人格的影响 ;要积极吸取、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成就大器 ,为人类文明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30.
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蔡元培在《国文学讲义.叙言》中隐含的“译即易”的译学观点进行了诠释。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对于文本客体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等都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即不同的译本。但译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受到文本这个客体和原文本作者这另一主体的制约。文本内容,即原作者的思想仍旧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