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4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961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51.
<论语>是儒学文化的源头.本文就<论语>中孔子言"孝"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笔者认为"孝"的文化内涵除了"善事父母"外,还应包括统治者的"慈惠爱民",从而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一种为政之道与成己之方.并且,"孝"的实践意义,致力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与对社会及家庭的责任感,无论古今,皆归于此.  相似文献   
52.
传统德治主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的理念孕育于夏商,诞生在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期传到民间后,经过儒家学派的阐释和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系统的政治理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统德治主义重又回到官方哲学的地位上,遂成为后世封建政治的指导思想之一.这样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事实上成为古代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尺之一.德治本是一种治国方法,后来拓展到社会职司的本质层次上.以德治国要求统治阶级明德慎罚,教化先行;要求他们以身作则,不懈于治;要求他们勤劳民事,以民为本,然而这些要求都是从主体方面提出来的.被治理对象--广大人民群众在传统德治主义中的主动地位是不存在的.缺乏来自于下层人民群众的参与,没有一个有力的法律监督机制做保障,这是传统德治主义实践失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53.
孔子学说与先秦“显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孔子学说与先秦所谓显学的儒、道、墨、法四家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但是不应该把孔子确定为诸子之中的一子;代表他思想的不是《论语》,而是"六经";四家所谓显学与孔子学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侧重强调了孔子学说中的某个或某些部分;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对诸子学说的求同,而不应该只是求异.  相似文献   
54.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精华.而作为儒家文化精华部分的"修身之道",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积极的、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论东亚民族主义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民族主义是东方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它的出现晚于西方民族主义 ,大致形成于 1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初期。其共通点是 :它的产生具有“应激———反应”性特点 ,是反西方列强威逼、侵略的产物 ;它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人文资源 ;往往与权威政权相结合。东亚民族主义的内容十分宽泛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里 ,有着多种变形 ,表现为多种形态和特点 ,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民族主义就是东亚民族主义的几种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56.
儒家主张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在此环境中 ,以德、智、勤、公平竞争取胜 ,这个思想构成了东方文化的灵魂。健康的心理与竞争的公平维护了和谐的环境 ,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 ,从而保证了小农经济时代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 ,这个结构是封闭的、非开放性的 ,因此 ,其发展速度是缓慢的 ,又难以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7.
中州文士对元代儒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中州文士对元代儒学复兴的贡献。文章分四大部分 ,即缑氏山杜时升、杜瑛父子维系二程性理之学的贡献 ;河南姚枢光大北方理学第一功 ;河内许衡继往圣、开来学之功 ;鲁山王磐、西华徐世隆、卫辉王恽推波助澜之功。  相似文献   
58.
对历史上有关<毛诗序>的观点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毛诗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强分出大小.各首诗前面的阐释文字,既可以整体指称<毛诗序>,也可以单独指称每篇诗的序;<毛诗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成于众手,而以孔子、子夏传授为主流,同时兼收后学观点的集体性著作;<毛诗序>的产生与先秦赋诗言志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它由孔子加以搜集整理并传授给弟子,而且一直在儒家学派中流传,并进而成为<诗>的正式内容,被后人视为与诗句同样重要的经典.  相似文献   
59.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主要包括:身心合一的身心观,知、仁、勇统一的全面发展观,身心性命双修的修养观。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自我身心和谐。这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自我身心和谐,才能安顿生命、培育精神;自我身心和谐,才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0.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儒家道德优秀成果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加快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儒家先哲的道德理念仍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