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傅璇琮  吴在庆 《文史哲》2004,(1):105-110
杜甫与严武的关系自唐以来有两说,一为情谊深厚,一为杜甫酒后失言,严武耿耿于怀,杜甫几乎招致杀身之祸。有的论者对杜甫的诗作曲意附会,以坐实杜、严二人有"睚眦"之事;有的论者不从杜、严的上下级关系出发理解二人的礼数问题,竟以此为二人"睚眦"的佐证;有的论者不从杜甫的思想状况出发理解他辞幕的原因,而是不合情理地将它与二人的"睚眦"之事联系起来;有的论者指出杜甫悼严武诗感情不深挚,推测二人不睦,这也是深文周纳。  相似文献   
32.
玄奘西行对唐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5,(1):68-75
玄奘西行所带回的“烈士池”与“大象报恩”两个西域传说在中国本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中唐以后 ,它们作为小说创作的母题而被反复运用 ,产生了符合本土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的巨大演变。论文论述了这两个母题在唐朝小说中的演变发展过程 ,指出这些母题在印度、中土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向 ,不同的情节发展表现出两国文化在某些核心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作为文学接受的典型例子 ,这一个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在杜甫迈向“千古第一诗人”的道路上,赵宋一代的“圣化”是其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宋代,对于杜甫的推崇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还突出表现在其人格上。杜甫甚至成为有宋一代时代精神的楷模。在宋代,学杜诗、传杜诗、研究杜诗成为一种风尚,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千家注杜”的局面,究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文章从杜诗思想、杜诗艺术、雕版印刷、文化素养等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34.
杜文秀长期得不到公正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学界对其政权建立和建树缺乏了解。本文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杜文秀起义原因和在政治、文化、民族团结及农工商各业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农民革命政权的了解。  相似文献   
35.
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反对开边战争,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处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两首诗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亦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36.
试析独立个性在杜十娘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十娘的悲剧命运,除了当时的社会原因外,她自身的独立个性也不可忽略。独立创就了她前期的辉煌,但也让她产生了自大心理,误以为单凭自己就可以修正整个主流社会的固有规则。  相似文献   
37.
以杜甫寓居夔州时期社会关怀为研究对象 ,阐释了杜甫社会关怀的忧国意识和忧民意识 ,认为其忧国意识表现为对国家前途和李唐政权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外敌侵逼和盗贼蜂起的严重焦虑 ;其忧生意识表现为反对李唐王朝诛求政策和对饱受战乱摧残不能自存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在此基础上 ,指出杜甫夔州时期社会关怀的特征是以夔州而知天下 ,居夔州而悯天下。  相似文献   
38.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39.
杜甫的诗篇记下了诗人深重的痛苦内容,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愤;国政失策、危机四伏之忧等,他对这些痛苦的解脱方式主要包括:干谒进取;诗酒遣愁;宴游交欢;游仙逃佛等;他的伟大,在于他有以国家之痛为痛,以生民之病为病的崇高情怀;他的痛苦内容,正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最高境界的人文关怀。而其中闪耀的仁爱、人性、人道光辉,又使其超越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局限而展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0.
边缘焦虑是杜甫人格构成的重要因素。边缘焦虑限制了杜甫对理想自我的设计和追求 ,使其社会生活呈现以官府为中心的显著特征 ;边缘焦虑还培植了杜甫的京城情结 ,促进其诗歌创作与社会现实和国家政治生活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