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1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50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745篇
理论方法论   472篇
综合类   6634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587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创造了后世难以为继的繁荣。唐代文学是经过数百年艺术创作经验积累后的一次大释放 ,是对前代文学传统的最佳继承 ,并为后世提供了典范。继承是根基 ,创新是生命 ,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这是新世纪学术界及文学家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文体发展史上 ,袁宏道小品所创造、并在以后得到延续的新的语体是五四白话散文语体形成的历史渊源。这种语体较大程度地摆脱了唐宋古文抑扬顿挫的音节、从容舒缓的语气 ,以接近日常形态的方式组织语言 ,从而能更加准确生动地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古代散文语体的一次重要解放 ,并成为五四白话散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73.
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书院的建立和改书院为学堂三个相互交织的嬗变过程 ,走完了现代转化之路。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由此与现代教育建立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74.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丝织业生产的重心 ,桑蚕丝织业重心的南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75.
在历史上,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300年之久,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满族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关系。文化、道德、体育、生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支撑起清朝满族家庭教育的整体框架。清代满族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76.
清代讼师从业者多为未仕的各类生员,士子多因屡试不第、仕途稽滞而从事讼师之业,国家法律不能禁绝;讼师通晓律例、熟悉例案,法律素养较高;做举子时的经史素养,也使讼师们善用经史资料助讼,以附会通行于官员中的情理断案风习,且成功率较高;讼师熟悉官场、通晓世情和讼案症结,对案件定性准确,能够给当事人提供有效而高明的建议;其利用官员心理、作风,也具长技。讼师作为职业的存在,是专业服务需求的需要,也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知识系统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7.
从官手工业管理看宋代路级机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官手工业的发展,使为数不少的路级机构参与了官手工业的管理。他们对官手工业管理职权进行分割,形成职权互相交叉的局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路级机构之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监督、牵制,构成宋代路级机构关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78.
清末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的预备立宪改革中 ,地方行政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通过这一改革 ,初步形成了行政与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分离 ;通过机构调整 ,使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向分职化方向发展 ;通过地方自治的开展 ,将基层社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而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民治”模式。尽管这一改革没有全部完成 ,尽管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弊端和问题 ,但不可否认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地方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79.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国家中与中原抗衡的中坚力量, 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统治者施行保境息民政策、实施阻断北方割据势力南渐的策略 以及唐代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等,是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与邻邦之间的 长期战争、小生产模式下沉重的封建剥削和日益激化的派系斗争,则使南唐的经济发展仍未 达到理想的水平。探索南唐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相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从学界不太关注的宋太祖受禅的佛教谶言之视角 ,探讨宋初良性政教关系重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