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6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范稳的“藏地三部曲”是一片释、耶、爱熔铸成的人间净土。这种“奇观”式的写作呈现出一个被强加了“西藏性”的西藏,而生产和消费“奇观”的代价是将西藏特例化、工艺品化,从而使我们错失了真实的西藏。  相似文献   
22.
钢琴的弹奏,是一种心身合一,人器合一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的肢体在钢琴上弹奏,心灵在钢琴上倾泻,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在钢琴弹奏中,演奏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流动,肢体的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但是,无论是何形式的表达,人与器,身与心,灵与肉,分而为二,合而为一,对立而统一。阴阳对立统一变化规律在钢琴的演奏中应注意手臂、手腕的变化,气息的变化,触键的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曲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3.
杨树达先生关于"螮蝀"等六条训诂值得商榷:(1)"戴目"不当为"侧目",(2)"螮蝀"声符不当有义,(3)"放"不必言声旁假借,(4)""字不当二解,(5)"革"不为""之初文,(6)"若"不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24.
在长篇历史小说《杨度》中,唐浩明塑造的主人公杨度共呈现出四副面孔:书生杨度,政客杨度,禅师杨度,以及三幅面孔的纠结所造就的悲剧杨度;杨度形象的饱满和立体体现了唐浩明作为一个学者的思想深度和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25.
范文澜先生既是马克思主义史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学家,他在延安时期通过《中国通史简编》所形成的史学理论不仅指导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还在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进行经学史研究,即要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斗争是经学发展的动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等。这些史学理论指导经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对我们今天实现经学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6.
作为公羊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大一统”说与《尚书·洪范》的“建用皇极”说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首先,二者皆以“君极”之立作为王道之行的关键因素;其次,二者皆以“王正”作为“君极”之立的基本前提,且谓基于此,“一统”之义方得成立;再次,二者皆蕴含了改元立制以厚养万民之义。无论是“一统”说还是“皇极”论,固然均表现出鲜明的尊君色彩,但二者所强调的“归元”或“君极”思想实则又内涵着抑君乃至“革命”之意。因此,“大一统”并非简单地意味着思想、观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绝对统一化,而“皇极”论也并非主张君主专制。在儒家看来,君王之于天下人心,本质上不过起着召唤与凝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扬雄三进制"由来的揭示,继而论证了各数难以确认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确认各数的公式以及三进制的拓展,三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及优越性;简介了三进制加、减、乘、除的运算法.  相似文献   
28.
大礼议可分别以"左顺门事件"的爆发和<明伦大典>的颁布为断限标志,分成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杨一清在议礼之初以在野元老的身份对"议礼派"观点给予重要的舆论支持,也为自己起复、入阁奠定了基础.身为内阁首辅,他广泛参与对大礼后续工作的处理,尽力维持文官集团的和睦,规诫世宗君臣进一步打击"护礼派"的极端行为.不能轻易断言张璁等人的做法代表"革新",而杨一清的努力是"因循守旧".  相似文献   
29.
论述了杨万里在庆元竞争时期的政治命运及其心态变化,揭示其内心徘徊于"仕"与""隐"间的矛盾苦闷心境.  相似文献   
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对理解《典型的美国佬》的主旨有着崭新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特蕾萨身上所体现的阴阳合一思想、张家人的自我与"反自我"的阴阳转化思想和拉尔夫转变过程中蕴含的阴阳调和思想,尝试解构男女性别、自我与"反自我"以及东西方文化的阴阳对立,并且指出阴阳和谐是作家消解性别矛盾、人格分裂和文化冲突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